外国语学院外语系科的前身可追溯到1907年创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英文和日文科目、1908年创立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英语系和1915年创立的福建协和大学的外语系。百年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环境铸就了今日外国语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1981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高师院校首批4个英语硕士点之一,在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评估中被评为A级。1985年,该学科被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高校首批9个重点学科之一,1992年经评估蝉联省重点学科,1995年与中文系联合申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并获得成功,使学院成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的一部分。2006年学院获批英语语言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11人,其中教授19人,教授、副教授占45%以上,硕士、博士占75%以上。在历届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量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具有教授职称的学科骨干人数亦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成绩显著。1名干部被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学生中有8人荣获“省十佳大学生”称号、2人荣获“全国三好学生”称号。
学院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各1个,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个学术研究型硕士点、1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授权点,在读研究生300多人。历届培养的硕士毕业生中有100多人考取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英、美、澳等国内外的著名大学博士研究生,其中70多人已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和跨文化交流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学术骨干。学院下设英语教育系、日语系、商务英语系、翻译系、大学外语教研部和亚欧语言教研部,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300多人。学校挂靠学院的机构有“国际语言培训中心”、“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日本语研究所”和“跨文化研究中心”。数十年来,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八闽大地享有盛誉,本科毕业生已连续三年保持近1/3的研究生考取率,英语专业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首批重点品牌专业,日语专业为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一)英语 本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含师范、非师范类。为更好地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专业从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即在第二学年下学期的4月下旬开始,依据学生的课程平均学分积点以及学生的志愿进行分专业方向选择,从第三学年开始分别进入教师教育、商务英语等方向相关课程的学习。
本专业结合我国的英语教育改革实际以及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三年级开始分教师教育、商务英语方向,分别培养具有如下能力的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熟悉教育法规及英语教学规律,具备良好教师职业素养,能较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基本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或中等学校以及中小学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熟悉国贸、旅游等涉外现状,能较好运用商务知识,具备良好涉外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能力。
英语“拔尖创新人才班”:在当年高考总成绩和英语单科成绩较高的英语专业新生中,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20位左右的学生组建英语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班”。学院结合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实际以及海西建设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
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针对传统精读课程太精、泛读课程太泛的弊端,“拔尖创新人才班”采用任课教师自编讲义和练习,进行精泛合一的授课教改实验。听力课程按照“精听”和“泛听”模式,结合课外自主学习,进行听力教学改革。
特色:强调扩大语篇有效输入,弱化应试活动,强化语篇输出实际技能,注重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交际研究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班”学生可公费派往全国名校交流学习。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课程结构:本专业在课程结构上坚持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原则。主要专业课程模块如下表所示:
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名称 |
计划通过哪些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来实现 |
备注或说明 | |
英语专业知识 |
| ||
英语专业技能 |
| ||
中外文化背景知识 |
| ||
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
教师教育方向 |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英语教材教法和课例分析、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艺术、外语教育技术学概论、英语测试学导论、英语教育文选 |
|
商务英语方向 |
商务英语、商务跨文化交际、外经贸英语函电、外经贸英语会话、国际贸易实务、出口模拟操作、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选读、经贸英语选读、旅游英语 | ||
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
科学研究方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
|
(二)日语 本专业具有先进的专业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的学科配置较合理,保障了这些理念的有效实施。注重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和笔译、口译的专业技能,强化日本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在导师的指导下历时一年学习论文的写作,全力促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形成良性互动。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日语高级专业人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课程结构:近年来,本专业与时俱进,多次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在课程结构上突出体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专业课程模块如下表所示:
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名称 |
计划通过哪些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来实现 |
备注或说明 |
日语专业知识 |
| |
日语专业技能 |
| |
中外文化背景知识 |
日本概况、日本文化概述、时事日语、日本文化名篇选读 |
|
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
论文演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
|
(三)翻译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悉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课程结构:本专业坚持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原则。主要专业课程模块如下表所示:
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名称 |
计划通过哪些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来实现 |
备注或说明 |
英语专业知识 |
| |
英语专业技能 |
| |
中外文化背景知识 |
| |
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
| |
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
科学研究方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