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其中I卷30分,II卷120分。
本试卷设有答题卷。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渐染(jiān) 谄媚(chǎn) 含英咀华(jǔ) 畏葸不前(sī)
B.纰漏(pī) 隽永(juàn) 耳濡目染(rú) 骁勇善战(xiāo)
C.赝品(yàn) 谥号(shì) 锲而不舍(qì) 暴殄天物(tiǎn)
D.翘首(qiào) 劲敌(jìn) 人才济济(jǐ) 惊心动魄(pò)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连日来,精彩的奥运赛场捷报频传。中国运动员不孚众望,不仅在传统优势项目上争金夺银,勇破世界纪录,而且在一些久违的项目上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C.厄尔尼诺现象是导致今年异乎寻常的暖冬的罪魁祸首。专家预测,2007年将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对此人们心有余悸。
D.胡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全力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B.近来,美国保守派为达到转嫁金融危机影响,又利用其智囊团掀起一股"中国操纵货币汇率论",并宣称将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
C.改革的实质就是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不断解放并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4.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英才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教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5.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7.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安禄山,未有闻。与朱泚同里闬,少相狎近。泚为幽州节度使,奏署幕府。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内外爱附。泚多所叩咨,数遣至京师。当是时,幽州兵最强,财雄,士骄悍,日思吞并,不知有上下礼法。廷玉间语论曰:"古未有不臣而能推福及子孙者。公南联赵、魏,北奚虏,兵多地险,然非永安计,一日起、魏反噬,公乃沸鼎鱼耳。不如奉天子,剗多难,可勒勋鼎彝,若何?"泚善之,廷玉阴欲耗其力,则讽论出金币礼士,又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因劝泚入朝,泚将听,诸校怒,缚廷玉辱之,廷玉无挠辞,泚不忍杀,囚岁余出之,谓曰:"而亦悔乎?"廷玉曰:"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复絷满岁,问曰:"能省过否?不尔,且死。"对曰:"不杀我,公得名。杀我,吾得名。"泚不能屈,待如初。又有朱体微者,亦泚腹心。廷玉有建白,体微辄左右之,故泚愈信,桀傲稍革。廷玉遂蒇(chǎn,完成)朝事。而泚内畏弟滔逼己,滔亦劝泚入朝,乃以军属滔。廷玉、体微共白泚:"公入朝为功臣首,后务至重,须诚信者乃可付。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泚不听。二人随泚到朝,德宗为太子时,知廷玉名,及见,礼眷殊渥(wò优厚)。滔有请于泚,或不顺,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滔已破田悦,寝傲肆自用。左右有恶廷玉者,妄云:"素毁滔,欲四分燕,廷玉倡之,体微和之。"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泚书云云。泚恚滔夺其军,不从。会滔以幽州叛,帝示滔表,而论亦白发其书,乃归罪于二人,贬廷玉、体微以慰滔。滔使谍伺诸朝,曰:"上若不杀廷玉,当谪去,得东出洛,我且缚至麾下支解之。"将行,帝劳廷玉曰:"尔始行,为国受屈,岁中当还。"廷玉至蓝田驿,人曰左巡使郑詹:"商於道险,不可往。"詹追使趋潼关。廷玉告子曰:"我为天子不血刃下幽十一城,欲裂其壤,使不得桀,而败于将成,天助逆邪?今吏使我出东都,此殆滔计,吾不可以辱国。"比至灵宝,自投于河。
(节选自《新唐书?蔡廷玉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安禄山,未有闻 闻:识见。
B.可勒勋鼎彝,若何 勒:铭刻。
C.讽泚出金币礼士 讽:劝告。
D.能省过否?不尔,且死 省:反省。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蔡廷玉"暗助朝廷"的一组是
①廷玉阴欲耗其力 ②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
③因劝泚入朝,泚将听 ④滔亦劝泚入朝
⑤须诚信者乃可付 ⑥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廷玉与朱泚自小是亲近的朋友,朱泚担任幽州节度使,奏请让廷玉当幕府。当时幽州兵强财雄,日思吞并,不知上下礼法。廷玉劝告朱泚应事奉天子,建立功勋。
B.蔡廷玉暗中想减损朱泚实力,先是耗费其钱财,又劝朱泚入朝。这些举措触怒了朱的部属,捆绑起廷玉。廷玉被囚禁多时,仍不屈服,朱泚不忍杀他,待之如初。
C.朱体微是朱泚的心腹,常支持廷玉的建议,使朱泚强横凶暴性格稍有收敛。朱泚的弟弟朱滔力劝朱泚入朝,可自己掌控兵权。廷玉、体微劝诫朱泚,但未被采纳。
D.朱滔在幽州叛乱后,朝廷为安抚朱滔,归罪并贬谪廷玉、体微二人。廷玉临行前,皇帝安慰说,年内将让他返回京城。廷玉自知罪不可赦,快要到灵宝时投河自杀。
第Ⅱ卷 (120分)
四、(共2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
译文:
(2)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
译文:
(3)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此书云云。
译文: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6分,每空1分)
(一)(1) 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杜甫《蜀相》)
(2)是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是故明君治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二)(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03期
14.第②节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4分)
▲ ▲
15.第④节和第⑤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6分)
▲ ▲
16.文章的第⑨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 ▲
17.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6分)
▲ ▲
六、(14分)
18. 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http://www.51985211.com)
最佳的一条是:_____ (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
1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小分子功能饮水对人体健康的三点主要作用。每点不超过10个字(6分)
小分子功能饮水是指普通饮水经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使水的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使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得到调节。功能水之所以能全面促进人体健康,其奥秘就在于它的水分子团小(5~7个水分子),重氢含量少,并含有多种有益于生命的元素及其含水络合离子群。在普通饮水中,重氢含量多,水分子团大(10~13个);而功能水重氢含量少、水分子团小,其活性大、渗透力强、溶解性好,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吸收、运送和利用。功能水中含有的多种元素及其含水络合离子群,在人体生化反应过程中起催化激活作用,有的直接成为生物酶的活化中心,有的影响DNA的合成、复制。
① ;
② ;
③ 。
20. 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6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种看法: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
七 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豫南七校2008-2009学年度上期期末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B A.畏葸不前(xǐ) C.锲而不舍(qiè) D.翘首(qiáo),劲敌(jìng)
2.D(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A“不绝如缕”不能混同于“不绝于耳”。B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应改为"不负众望"C“心有余悸”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3.A(B项,成分残缺,改为"为达到……的目的"。C项,搭配不当,"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发展"都搭配不当。D项,搭配不当,"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
4.C(先提出观点,从而引出阐述的对象"默契";然后按先总后分的顺序介绍"默契"的特点。注意分析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会抓取关键词。)
5.B("延续"并不是要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
6.D(A错在"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 B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C两种理念只是不同,原文没有说谁对谁错。)
7.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与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的。)
8.A 9.A 10.D
11.(l)如果引导你做违逆的事就会后悔,我用忠义来劝你有什么好后悔呢?
(2)朱滔虽然是大弟,但心性多变而无情,如果把兵权交给他,是转加给他灾祸啊。
(3)朱滔上表谈到二人离间兄弟骨肉之情,请主管官员杀掉他们,又写信给朱泚也这样说。
12. (1)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13、(6分,每空1分)
(一)(1) 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二)(1)金就砺则利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14.答案: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
15.答案:(1)第④节画线内容中的"一笑白头",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2)第⑤节画线内容中的"呆坐",表现了姥姥对安闲、挤压的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清静生活的怀念。
16.①用美好的想象,再现姥姥年青时的美丽形象。②从外形上衬托了姥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③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
17.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8 ①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②以对仗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③运用排比,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各2分。)
19
① 调 节 生 命 活 动 生 理 功 能 ;
② 利 于 营 养 吸 收 运 送 利 用 ;
③ 有 助 于 人 体 生 化 反 应 。
20.解析:(1)一定要是与众不同的看法;(2)句式表述尽量和"示例"相同。
答案:(6分)(1)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些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2)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每句3分,要求提出言之成理的不同见解,语句不通顺扣1分。)
21、作文参考立意
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集中在"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话上,既然出题者已经界定了这句话是名言,那么考生就该要在这句话的内涵上狠下功夫,仔细琢磨。因为,有些材料,特别是寓言和名言型材料,其含义常常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涵义。
"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两个分句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故此,下面的立意可以推荐:其一,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其二,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其三,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其四,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
参考译文:
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奉安禄山时,没有什么名声。他与朱朱泚是同乡,小时候相互间很亲近。朱泚任幽州节度使,上表让他在幕府中任职。廷玉深谋远虑,善于与人交往,内外之人都和他很友好。朱泚经常向他咨询事情,还多次派他到京师去。这时,幽州的军队最强大,财力雄厚,将士骄横,每天总想吞并别人,不知上下间应有的礼法。廷玉私下对朱泚说:"自古以来没有为臣不守礼法而能把福禄传给子孙的。你南与赵、魏相接,北有奚虏,兵士多地险,但不是永安之计,有一日赵、魏反咬一口,你就成沸鼎中的鱼了。不如拥戴天子,铲除诸多灾难,这样功勋可以铭刻在鼎彝之上,怎么样?"朱泚赞同他的建议,廷玉暗中想消耗朱泚的力量,就劝朱泚拿出财物礼遇士人,又劝朱泚进献贡赋助天子经费。又劝朱泚进京朝见,朱泚要听从他的意见,但属下部将被激怒,把廷玉捆起来侮辱,廷玉没有丝毫屈从的言辞,朱泚不忍心杀他,囚禁他一年多后把他放了,问说:"你后悔吗?"廷玉说:"如果引导你做违逆的事就会后悔,我用忠义来劝你有什么好后悔呢?"又被拘禁了一年多,问说:"能不能反省过错?不能的话,将处死你。"回答说:"不杀我,你将得到名誉。杀了我,我将得到名誉。"朱泚不能使他屈服,待他又像当初一样。还有个朱体微,也是朱泚心腹。廷玉有建议时,体微就想方设法帮助他,所以朱泚更加相信,桀傲之气稍有改变。廷玉终于完成朝廷的任务。朱泚内心惧怕弟弟朱滔逼迫自己,朱滔也劝朱泚入朝,于是朱泚把军队委托给朱滔。廷玉、体微一起告诉朱泚:"你能入朝就是第一功臣,以后的任务也十分重要,必须是诚实可信的人才可以将军队托付给他。朱滔虽然是你的大弟弟,但为人多变无情,如果把军队交他代管,就会把灾祸转嫁给他。"朱泚不听从。他们二人跟随朱泚来到朝廷,德宗当太子时,就知道廷玉名,等见到他,对他尊重眷顾甚厚。朱滔向朱泚请求时,有时不合法令,廷玉就要批评他,使他遵循旧法。朱滔打败田悦后,逐渐骄傲放肆自以为是。左右有憎恨廷玉的人,胡乱说:"廷玉一向诋毁朱滔,想要把燕分为四部分,都是廷玉的倡议,朱体微响应赞同。"朱滔上表说这二人离间他们骨肉之情,请求有关部门杀掉他们,又给朱泚写了同样内容的信。怨恨朱滔夺去他的军队,没有听从朱滔的话。适逢朱滔在幽州反叛,帝出示朱滔的奏表,朱泚也披露了朱滔来信的内容。于是归罪于廷玉、体微二人,贬他们来安慰朱滔。滔派间谍到朝中窥探,说:"皇上如果不杀廷玉,就应该贬谪他们出京城,他们会东出洛阳,我将他们捆到帐下支解。"将出发,帝慰劳廷玉说:"你姑且走吧,为国家受些委屈,年内就回来。"廷玉到了蓝田驿,有人告诉左巡使郑詹:"商於的道路太险,不能经过那里。"郑詹追上他们,让他们走潼关。廷玉告诉儿子说:"我为天子不动一刀一枪就拿下幽州十一城,打算分裂朱氏辖地,使他们不得不服从朝廷,却在将要成功时失败,这是天助逆贼吗?现在官吏让我取道东都,这大概是朱滔的计谋,我不可以使国家受辱。"他到了灵宝,就投河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