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第Ⅰ卷 (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 怃(wǔ)然 弄(lòng)堂 百舸(gě)争流
B.赝(yàn)品 神祇(zhǐ) 词藻(zǎo) 舐(shì)犊情深
C.尘滓(zǎi) 倾圮(pǐ) 桀骜(ào) 泪下沾襟(jīn)
D.踟(chì)蹰 踯(chí)躅 婆娑(suō) 长歌当(dàng)哭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阴 子衿 披靡 不肖子孙 B.斑斓 干躁 骷髅 天伦叙乐
C. 沮咒 账本 深邃 不堪之论 D.搏弈 赍发 疏竣 黯然失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改革国际金融秩序,加强对全球金融系统的 迫在眉睫。
②一进动物园,我们就看到小熊猫,它们样子漂亮,活泼好动, 可爱。
③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中小城市 的。
A. 监督 尤其 望其项背 B. 监督 十分 望其项背
C. 监管 十分 望尘莫及 D. 监管 尤其 望尘莫及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家问他:“你这是干什么?”他说,“我在晒肚里的书。”——敢情他的肚子就是书房。这“书房”不用花一两银子,真正是世界上最牛的书房。
B. 就说送给一个大姑娘;不对,老婆要犯疑……那怎么办?
C. 草木在此为何长得如此茁壮?原来,在密林中,各种草木都在争光能资源,唯有直着长,快速长才能达到目的。
D. “缶”,这个字恐怕很多人看着眼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这个古老的家伙大放异彩,把数亿观众震撼了一把。
5.下列没有语病且合符习惯的一项是:( )
A. 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鼓励广大教师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从教,省政府今年起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我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
B. 硬化水泥路四通八达,就业培训政府买单,农民看病可以报销,“五保”老人晚年无忧,百姓收入一路攀高……这样的幸福生活月湖区的老百姓快乐地感受着。
C. 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之际,中国代表团在秘鲁的亮相,不仅在当地掀起一股中国热潮,而且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D.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宣布投入四万亿人民币来刺激经济,这项利好政策将在未来五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作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高原丝路
在我国的地理著作中,普遍认定中国古代存在四条“丝绸之路”,这就是“草原丝路”、“西北丝路”、“西南丝路”和“海上丝路”。而大量的历史资料、古代文物和古迹遗址可以证实: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条“高原丝路”,它由从西安经过青海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和从云南、四川通往西藏的两条“茶马古道”汇合而成,并经过亚东、樟木、普兰、札达①山口通往南亚和西亚。
无论“唐蕃古道”还是“茶马古道”,在史学界正式命名之前就早已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唐蕃古道”,史称为“羌中道”、“吐谷浑道”等,在文成公主进藏的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开通。松赞干布在统一西藏创立吐蕃王朝前,西藏还有多条出境古道,例如从察隅通往印度、缅甸,从亚东通往孟加拉,从聂拉木通往尼泊尔,从吉隆南下通往印度尼西亚,从札达山口通往克什米尔等;同时,还有多条道路通向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地。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后,大唐帝国又增加了一条从长安通往南亚诸国且行程最短的“丝绸之路”。据《新唐书?吐蕃传》和《新唐书?地理志》等官修正史记载: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至拉萨的道路被称作“唐蕃古道”;宋代兴起的茶马互市的贸易后,从云南、四川分别通往西藏的两条古道又被称作“茶马古道”。
由于三条古道蜿蜒穿行在山高谷深或高寒荒原之间,交通极为不便,加之高寒缺氧等因素,与自然条件相对好得多的四条丝绸之路相比,前往“高原丝路”考察的专家学者要少得多,问世的专著也不多见。
近年来,对“高原丝路”的研究又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格局。本土专家往往局限在对“唐蕃古道”或“茶马古道”进行单一路线的旅游考察,没有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族迁徙和国防军事等方面,对这条已经存在数千年的“高原丝路”作准确的定位和大力的宣传,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丝绸之路研究和历史教科书的缺失。 (选自“金阳时讯网” 2008年10月 )
[注]①亚东、樟木、普兰、札达:与下文察隅、聂拉木、吉隆均为西藏地名。
6.下列对文中“高原丝路”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理著作中认定的中国古代与“草原丝路”、“西北丝路”、“西南丝路”和“海上丝路”并存的一条“丝绸之路”。
B.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史书上是指“羌中道”,即文成公主嫁到西藏的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开通的“吐谷浑道”。
C.由文成公主当年入藏的路和宋代从云南、四川进藏贸易的两条路汇合,并经亚东、樟木、普兰、札达山口前往南亚和西亚的古道。
D.是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创立吐蕃王朝前,早已存在的分别通向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多条道路的汇合。
7.下列对“这是我国丝绸之路研究和历史教科书的缺失”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有一条“高原丝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专家对有关的史料文物和古迹遗址的研究挖掘还不够。
B.文成公主进藏时的路,在《新唐书?吐蕃传》和《新唐书?地理志》等官修正史中有记载,但在历史教科书中没有提及。
C.由于自然因素与交通条件的限制,前往“唐蕃古道”或“茶马古道”考察的专家学者少,问世的专著也不多见。
D.本土专家应该对“高原丝路”进行全面的考察,对已经留传数千年的高原古道文化作准确的定位和大力的宣传。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后,大唐帝国把从长安经拉萨通往南亚和西亚的出境古道,称为“唐蕃古道”。
B.宋代兴起茶马互市的贸易后,从云南、四川通往西藏有一条“茶马古道”,和“唐蕃古道”一样,很早之前就已存在。
C.专家学者都愿去另外四条丝绸之路考察,是因为“高原丝路”在山高谷深或高寒荒原间,交通不便且高寒缺氧。
D.假如专家们研究视野足够开阔,就有可能发现“高原丝路”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族迁徙和国防军事等方面曾经有过的辉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身而便体①,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②,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③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嫁;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而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摘自《古文观止》卷六)
注:①便体:轻盈姣好的体态。②维:受到束缚。③黜陟:官位升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弓矢,武夫前呵 罗:罗列
B.供给之人,各执其物 供给:提供
C.嗟盘之乐兮,乐而无央 央:终止
D.膏吾车兮秣吾马 膏:涂上油
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名声昭于时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秀外而惠中 吾尝跂而望矣
C.濯清泉以自洁 敛赀财以送其行
D.盘之土,可以嫁 去今之墓而葬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属于“人之称丈夫者”所为和“大丈夫不遇时者”所为的一项是( )
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喜有赏,怒有刑。
B.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C.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D.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着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友人的隐居之志大加赞赏。
B.本文开篇介绍太行北面的盘谷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又以其名字的由来引出朋友李愿居住在这里,从而完成了文章的第一段的叙述。
C.在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了三类人:一是名声显赫、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二是怀才不遇、归隐山林的贤明之人;三是投机钻营、趋炎附势的小人。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以歌唱形式和抒情笔调,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友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衷心祝福,并流露出了自己的一种欣羡之意。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盘旋。(3分)
译文:
(2)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3分)
译文:
(3)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酬李 穆 见 寄[注]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http://www.51985211.com)
[注]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去看望岳父刘长卿。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
(1)全诗表达了诗人哪几种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本诗末句以景结情的妙处。(3分)
答: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小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⑴在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是 ;雨果是19世纪法国 (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
⑵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陶潜《归去来兮辞》)
⑶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杜甫《客至》)
⑷挟飞仙以遨游, 。 ,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⑸云中谁寄锦书来? , 。(李清照《一剪梅》)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泥 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选自《读者》2008年第22期)
16、本文题为“泥泞”,文中却写多次雪,这样写有何用意?(5分)
答:
17、“我”为什么爱这浑然天成的泥泞?请分条陈述理由。(6分)
答:
18、请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9.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A.喜爱纯洁无瑕的雪,这是人之常情;而作者却另辟蹊径,喜欢丑陋不堪的泥泞,真是匠心独运,耐人寻味。
B.作者认为,俄罗斯这个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处在北方,经过了太多的泥泞的磨练的缘故。
C.“我”回忆中的童年时常常经历的那些情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既是泥泞不堪的,又是像白雪一样美丽的。
D.平坦的道路常常使人厌倦,我们不妨适当制造一些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帮助磨练我们的意志。
E.通观全文,作者时而描写,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说理;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六、语言表达(9分)
20.下面是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根据它的内容,给太阳能热水器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5分)
从旭日东升,到太阳西下,太阳每天都在无偿地赋予地球光和热。地球在每秒钟内接受太阳的能量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释放出来的能量。如此之多的能量如果不加以利用,那就白白浪费了。
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正是靠太阳光转化来获取热量的家居用品。在一次性投资之后,太阳能热水器便源源不断地以零成本为家人提供热水,只需3年时间就可以收回热水器投资。这种家居新宠,与电加热相比,可以大量节约能源;与天然气等燃气相比,可以杜绝环境污染。因此,用太阳能这样的清洁能源解决家用热水,不仅省钱,而且意义重大。
市场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大多数是以全玻璃真空镀镆管为集热元件,集热管像一个拉长了的暖水瓶胆,由两根同心圆玻璃管组成,内外管之间抽成真空,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沉积在内管的外表面构成吸热体,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答:
21.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语义连贯并与第一个分句大致组成排比句式。(5分)
读冰心的散文,仿佛在一片冰雪莹净的世界里,聆听缕缕清婉的琴音; ,
; , ;如此深隽的滋味,恐怕只有在散文的笔调里,方能充分领略。(4分)
答: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另拟题目,反对抄袭。
2009年九江市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 文
一、(1-5,每小题3分,共15分)
1.A[B神祇(qí);C.尘滓(zǐ);D.踯(zhí)躅]
2.A(B干燥;C. 诅咒、不刊之论;D.博弈,疏浚)
3. C(监管、监督都是动词,但监管多了一层“管理”之义。十分、尤其二者都是副词,“尤其”表示比其余的突出,“十分”表示程度很高。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4.B(A把“他说”后的逗号改为冒号。B句末句号放在引号里。C 把“直着长”后的逗号改为顿号。D“眼生”后冒号改为句号)
5.B(A改为“用于发放”或“用于……特殊津贴的发放”;C“在当地掀起一股中国热潮,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语气轻重倒置;D“将在未来五年”与“起到了”矛盾)
二、(6-8,每小题3分,共9分)
6. C [A第1段关于“高原丝路”并未说普遍认定;B“高原丝路”不单指“唐蕃古道”(即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以前的”羌中道”);D据第1段不是通向内地 ,且“唐蕃古道”范围更广]
7.B (答非所问,不是谈“缺失”的问题)
8.D (A据第1段、第3段“唐蕃古道”原文不是通向西亚 ;B第3段原文末尾说有两条;C“都愿去”说法太绝对 )
三、(9-12,每小题3分,共12分)
9.B(“供给”古意是“供差遣”)
10.C(C表目的连词。A介词,在;介词,对于。B并列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助词,取消独立性)
11.D(A项两个句子都属于“人之称大丈夫者”所为;B项两个句子都属于“大丈夫不遇时者”所为;C项两个句子分别属于“仆人”和“小人”所为;D项两个句子分别属于“人之称大丈夫者”所为和“大丈夫不遇时者”所为 )
12.B(太行“北面”错,“太行之阳”应译为太行山的南面)
四、(13-15,共24分)
13.⑴这个盘谷啊,居处幽深,地势险阻,是隐士流连徘徊的地方。(“是”“ 宅”各1分,大意1分)
⑵从山上采的野果,甜美好吃;从水里钓的鱼虾,味鲜可口。(“茹”1分“于”倒装1分,大意1分)
⑶与其在先前受到赞誉,还不如在以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上享受快乐,还不如精神上没有忧愁。(“有誉于前” “无毁于其后” “有乐于身”“无忧于其心”倒装1分,“与其……孰若”句式各2分,大意1分)
14、(1)写出了凄楚、担忧、寂寞、喜悦之情。第一句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写出了行程之远,途次之艰辛。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第二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路途的每一转折,表达了快到目的地的揣想和急切担忧心情。第三句进一步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客至而喜。末句颇有寂寞之感。(情感2分,写对3种即可,分析1分)
(2)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饶有余味,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从视觉上描写庭院的秋景:“青苔”、“黄叶”色彩鲜明、浓丽;“满”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表现“青苔”、“黄叶”之多,之广,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写出“精彩”“饶有余味”“ 含意极为丰富”等1分,写出“寂寞”“ 客至而喜”等1分,能从表现手法上分析1分)
15.(1)《红楼梦》;浪漫主义文学。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5)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第1小题必做;2-5小题中任选3小题,如果考生全做,只看2-4小题。每空填对得1分,有任何错误该句不给分)
五、(16-19,共21分)
16.由雪引出泥泞的话题;雪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白雪与泥泞前后相互映衬。(每点1分,全对5分)
17 ①有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②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③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④它让我们想起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使人警醒、给人力量;⑤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每答对一点1分,答对4点给6分。)
18.这篇文章采用逐层推进(或总分总、由实到虚)的结构方式,可分三部分:①②段先由洁白无瑕的雪引出泥泞;③—⑦段分写:其中③段过渡,④—⑦分别写生活中的泥泞和自己对泥泞的感悟。⑧段总结全文,强调平淡的生活需要泥泞的刺激,点明主题,照应标题。(结构方式2分,分析4分)
19.B D(B“就是因为它们处在北方”说法太绝对。D文中是说“不会刻意制造泥泞”错。)
六、(9分)
20.(5分)【参考答案】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节能、清洁、省钱的家居用品。(评分标准:定义结构“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家居用品”1分;工作原理1分;三个特点3分。每少一个要点扣1分。超过35字,每超出2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1.(4分) 示例:读鲁迅的散文,则如同在一处古老深沉的大院,倾听沥沥古筝,述说着无常人生;读朱自清的散文,又好像在一方朦胧素雅的荷塘边,静听悠悠的琵琶,弹尽无比心曲。(与“散文”有关1分、排比2分,文采1分)
22.作文:略
【附一】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地方叫盘谷。盘谷地区,泉水甘甜,土壤肥饶,草木茂盛,居民稀少。有人说:“因为它被环绕在两座山之间,所以名叫盘。”有人说:“这个盘谷啊,居处幽深,地势险阻,是隐士流连徘徊的地方。”我的友人李愿就住在这里。
李愿曾经说:“世人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他们的:将利益恩泽施予别人,名气声望显扬于当时。高坐在庙堂上面,掌管提升、罢黜百官的大权,并辅佐皇帝颁发政令。他一出门便树立旌旗,罗列弓箭,武夫在前头喝道,随从的人塞满路途,那服侍供应的人,各自拿着他们的物品,在道路两旁,迅速地奔跑着。他一高兴,就有人会受到奖赏,他一发怒,就有人会受到惩罚。才能出众的人站满在跟前,谈论古今之事,赞誉他的盛德,他听在耳朵里一点也不觉得厌烦。那眉毛弯曲而面颊丰满,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敏,飘动轻薄的衣襟,掩映长长的衣袖,脸上搽白粉画绿眉的美女们,住在一排排的房屋里,终日空闲,凭恃自己色美艺强来妒忌别的姬妾受到宠爱,比赛艳丽去博取主子的欢心。这就是受到皇帝重用,掌握当时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不是厌恶这些而逃避它,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够侥幸获得的。
住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里,登临高处,眺望远方,坐在茂密的大树下,(逍遥自在地)度过一整天的时光,沐浴在清澈的泉水里使自身洁白无瑕。从山上采的野果,甜美好吃;从水里钓的鱼虾,味鲜可口。起居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求安于舒适的生活。与其在先前受到赞誉,还不如在以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上享受快乐,还不如精神上没有忧愁。不担任官职,就不会刀锯加身;不参知政事,就不会碰上罢官、升官之类的事。这就是不遇时、不得志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是这样做的。窥伺守候在达官贵人的门下,奔走在争权夺利的道路上,脚刚要跨进一步却又踌躇不前,嘴刚要说些什么却又吞咽不语。处在肮脏卑下的地位上却不感到羞耻,一触犯刑法就会遭到诛杀,图求万一的侥幸,一直到老死方才罢休,这种人在为人方面好不好您看怎么样呢?”
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觉得非常豪壮,便和他一起喝酒,并为他写了一首赞歌:“盘谷地区,是您的住房;盘谷的土地,是您种植庄稼的地方:盘谷的泉水,可以沐浴又可以沿着水边漫步观赏;盘谷地势险阻,谁来争夺您的住所?盘谷幽远深邃,方圆开阔,包容很广;山路萦绕曲折,好像走了过去却又回到了老地方。啊!居住在盘谷里的快乐呵,快乐无穷无尽;虎豹远远避开呵,蛟龙逃遁躲藏;鬼神守卫保护呵,吆喝禁止种种灾殃。吃喝鲜美呵,长寿健康;没有不满足的事情呵,还有什么奢望!用油脂涂抹我的车轴呵,拿饲料喂我的马匹,跟您到盘谷去呵,让我一生一世在那里自由自在地徘徊畅游!”
【附二】部分试题材料来源
一、6-8题,选自2008年10月“金阳时讯网”有删节。
二、9-12题,选自《古文观止》卷六
三、14.《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四、16-19题,选自《读者》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