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67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最新试题 > 正文内容

语文高考复习专题:江西省赣州三中高三2009年2月月考语文试卷

作者:  时间: 2017-10-18

2009.2.13
命题人:钟兹明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ǔ) 煞费苦心(shà) 造诣(yì) 叱咤风云(chà)
B.面颊(jiá) 戛然而止(jiá) 狩猎(shóu) 提纲挈领(qiè)
C.角逐(jué) 瓜熟蒂落(dì) 赡养(shàn) 虚与委蛇(yí)
D.桎梏(gù) 怙恶不悛(quān) 粗犷(kuàng) 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 混为一谈 欢呼鹊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惊蛰 催人泪下 气喘吁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C.缱绻 期期艾艾 鸠占鹊巢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D.蜜饯 涸泽而渔 恰如其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上半年,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内地城市普遍出现了楼市销售低迷,房企资金紧张,举目哀鸿遍野的现象。个别城市出现了住房价格30%以上的跌幅。
B.相信只要有志在必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C.面对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这样的“突发事件”,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顺藤摸瓜,以最快的速度查清三聚氰胺是如何跑到鸡蛋里去的,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D.电视画面显示,当3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再次警示我们,检测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结石”。因此,必须从检测机制、手段、程序等诸多方面,一丝不苟地防止此类事件的不再发生。
B.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轨道舱舱门实施“太空行走”时,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观众既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C.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D.自“3?14”拉萨暴力犯罪事件以来,旅居海外的数千万华人,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挺身而出,在与西方舆论斗争的第一线,形成反对“藏独”、揭露部分西方媒体蓄意歪曲事实真相的恶劣行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因为她不明白这笑话究竟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
B.礼的公正性体现在社会个体成员身上便是义。孟子认为,义与仁不同,“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它是一种外在表现,正是它,决定着社会个体成员对礼的遵循。
C.通过Google搜索,我们发现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词条成千上万,而且很多院校——位于加拿大中部的相对一般化的学术性大学到新成立的位于波斯湾的学院——都自称为“世界一流”。
D.东晋人温峤被评为“过江第二流之高者”,大概相当于中上类,便感到很难为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近之间,温常失色”。(《世说新语?品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有删改)
6.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
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
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
层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
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
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马可纵横驰骋;
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
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
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
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
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
棋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已:治好。
B.岁赋其二。 赋:赋税。
C.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继承。
D.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喂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医以王命聚之 /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
11.以下各组都能表现 “赋敛之毒甚于蛇”的一组是
①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② 而乡邻之生日蹙。
③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④ 非死则徙尔。
⑤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⑥ 几死者数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
之类之文为论说文。《捕蛇者说》与《师说》《黄生借书说》同属一种文体。
B.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柳州。被贬永州等地让他有机会接触下层百姓,了解他
们的疾苦,写下了《捕蛇者说》等优秀篇章。
C.本文采用对比手法,通过蒋氏一家三代与乡邻生存状况的鲜明对比,凸显“苛政猛
于虎”这一主旨。
D.文章又重细节描写,“蒋氏大戚,汪然出涕”与前文“言之,貎若甚戚者”一样,都
是从细处着笔,表现蒋氏因捕蛇这一差役而痛苦不堪的情状。

第Ⅱ卷(满分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4分)

(2)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4分)

(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分)

14、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答: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

15、填空(①题必做,②③选做其一)(8分)
① 沈从文的小说《 》生动地描述了湘西纯朴、自然的风土人情;《墙上的斑
点》是英国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表的一篇意识流小说。(2分)
②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 。 ,
。 , 。(《孔雀东南飞》)(6分)                 (http://www.51985211.com)
③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
, 。
, 。(6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①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②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③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④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⑤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⑥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⑦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⑧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关的工艺品,竞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16.作者突出描写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标题看,文章应着重写故乡的芦苇,实际上,文章更多地回忆了故乡的人和事。作者是如何将芦苇与人事巧妙地联系起来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花“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散文富有诗意美、人情美,请结合五、六两段,就其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作简要的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运用 (10分)
20.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福建日报》推出了“百姓亲历”栏目,该栏目下有“聆听历史
的回声,触摸时代的脉搏”两句话。同样,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图说天下”栏目,请你
按照以上句式,也为这一栏目写两句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l: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
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报小记者、××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
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
被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
名学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4分)
答:

七、作文(60分)
2008记忆:震撼、悲恸、温暖、自豪。
2008年,有太多的欢乐,有太多的苦难,便有了太多的感动。
“感动中国”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因此,把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
对此,你有何感想或看法?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月考答案
2009.2.13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咤”应读作zhà ; B.“狩”应读作shòu ;.D.“犷”应读作guǎng)
2.A(“欢呼鹊跃”应为“欢呼雀跃”。)
3.B(A.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与语境不符。C 项,“上
下其于”,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感情色彩错误,根据语意可用“齐心协
力”;D项,“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
乱成一团,词义理解错误,根据语意可用“人声鼎沸”)
4.B(A“防止此类事件的不再发生”,不合逻辑,据句意,应该是“防止此类事件的再发生”;C.句式杂糅,改为“原因是……”或“由……引起的”;D语序不当,“部分西方”中“部分”和“西方”位置应对调,“形成”的宾语应该是“巨大声势”等。)
5.C(A.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个问号改为句号。B.将引文作为作者说话的一部分,后引号应在句号里面。D.括号前的句号移至括号后。)
二、(9分,每小题3分)
6.B(象棋中将帅地位最高,车本领最大。)
7.D(A、体现人类早期的目标而非终极目标;B、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
胜于马;C、说下象棋没有主观能动性无依据。)
8.C(A、下围棋占领地盘,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B、尧的时代就产生
了围棋不可信;D、围棋不能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象棋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的说法也不对。)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征收)
10.C(A.前者是介词,表凭借,译为“凭”“凭借” ;后者是助词,表方位。B.前者是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后者是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C.两者都是助词,表修饰,译为“地”或不译。D.前者是代词,译为“它”,指这篇文章;后者是兼词,“于此”之意)
11.B
12.D(不同,前者是因担心“复吾赋”而“大戚”,后者才是为捕蛇这一差役而痛苦的)
四、(24分)
13.(12分)
(1)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
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质”“章”“以”各1分,句意1分)
(2)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
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哀”“生”“未若”各1分,句意1分)
(3)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
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有甚于”“为”“人风”各1分,句意1分)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然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四外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痛心。孔子说:“残酷的政令比猛虎还凶暴。”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14、(6分)
(1)(3分) 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3分)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
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
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15.(8分)
(1)《边城》 伍尔夫(一空1分)
(2)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6分)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6分)
五、(18分)
16.生活场景:织网,采菱,摘莲,编织。(答对一点给1分)
17.①以芦苇作人物活动的背景;②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为叙述的线索;③以芦苇刻画(映衬、象征)水乡女子。(答对一点给2分)
18.对故乡自然纯朴、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对母亲及水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对水乡人们之间那种纯朴、自由、恣意的感情的欣赏;也有对芦苇减少流露出的淡淡忧虑。(答对一点给1分)
19.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以芦花衬托女子的美丽,以男子的粗犷、笨拙衬托女子的柔美、灵巧。(另外,还用到借物抒情等手法。)(“表现手法”表述准确给2分,“赏析”到位给2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 (10分)
20.(3分)示例l:回放无声的历史,追寻激荡的情怀。
示例2:展现图片的精彩,倾听历史的回声。
21.(7分)
(1)(3分)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意思对即可)
(2)(4分) 示例l: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名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
能简明而直接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另外,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学会运用各种
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
示例2: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
悉的,无须通过名片介绍。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长一些人的虚荣
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观点l分,简述3分)
七、作文(60分)(按高考标准给分)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