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81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最新试题 > 正文内容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北京丰台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作者:  时间: 2017-10-18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祥 源远流长 纾(shū)难 叱咤(chà)风云
B.荟萃 察言观色 熨帖(tiè) 强(qiǎng)词夺理
C.脉搏 共商国是 供(gōng)给 刚愎(bì)自用
D.勘误 民生凋弊 气氛(fēn) 间(jiàn)不容发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很多群众认为此案简单,然而案情错综复杂,个中_____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
(2)每逢周末或者假期,我都________在海滨的沙滩上,内心感到格外的舒畅。
(3)北京交通事业迅速发展,________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A.委曲 徜徉 从而 B.委屈 徘徊 从而
C.委屈 徜徉 进而 D.委曲 徘徊 进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人与人的思想境界有时就是这样悬殊,在自私自利者的心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
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B.会议刚开始时,研讨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
逐渐踊跃热闹起来。
C.在朋友们的眼里,他是个一诺千金的好男儿,说出的话从不反悔,不管牺牲多少时
间精力也会践行诺言。
D.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刚刚开盘,有些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重重
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著名歌唱家刘欢曾做客中央电视台,向人们讲述了他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进取,一
步一步地攀登艺术高峰。
B.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要有
毅力,持之以恒地学习。
C.他在《新华文摘》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和健康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意见和观
点,批评的人很多。
D.在灿若星辰的作家中,我尤其尊崇鲁迅先生,因为他的作品针砭时弊,振聋发聩,
唤醒麻木的人们。
5.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②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
③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④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A.贾 谊 苏 轼 李清照 鲁 迅
B.屈 原 白居易 李清照 蒲松龄
C.屈 原 苏 轼 李 煜 鲁 迅
D.贾 谊 白居易 李 煜 蒲松龄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②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政,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③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冷。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哉?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茹:蔬菜的总称。②雠:出售。③傅:通“附”,加。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注意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遗:读wèi 赠送
B.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 给:读jǐ 供给,给予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 阿:读ē 偏袒
D.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当:读dàng 应当,判罪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公仪休)食茹而美,(则)拔其园葵而弃之。
B.追(之)而不及,(其父不当伏罪)
C.(李离)过听(而)杀人,自拘当死
D.傅其罪(于)下吏,非(臣)所闻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反映为官须“奉职循理”的一组是( )
①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②五赦其罪,上惠也
③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④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⑤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⑥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仪休认为官员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他把自家园中菜拔下来扔掉,把善织的妻子
赶走,为的是让农民和织妇能卖掉他们的货物。
B.石奢认为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是不孝,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两个问题纠缠
不清,就自杀了。
C.李离认为官职贵贱不一,弄罚轻重有别,长官负有领导责任,不能把过错推给下级。
D.司马迁认为做官要坚持原则,一定要树立法制的威严。李离错判杀人罪,文公就整
肃国法,这是正确的的。
第Ⅱ卷(非选择 共120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古 之 善 牧 人 者 养之 以 仁 使 之 以 义 教 之 以 礼 随 其 所 便于 而 处 之从其 所 好 而 劝 之 如 父 母 之爱 子 如兄 之爱 弟 闻 其 饥 寒为 之 哀 见 戎 劳 苦 为 之 悲 故 人 敬 而 悦 之 ,爱而亲之,若子产这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冀州,文翁之为蜀郡。皆可以恤其忧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其辉映千祀,芳声不绝。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去中①至日(朱彝尊)
去岁山川缙云②岭,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③。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注]①云中,地名,和诗中的白登台、雁塞(雁门关)均在今山西境内。②缙云,地名,在今浙江境内。③龙堆,即白龙堆,新疆南路的戈壁沙漠,这里借其字面意思,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两项是:( )(4分)
A.首联是说去岁今日,诗人还在江南的缙云岭纵览清幽秀美的山川胜境,现在已在万
里相隔的塞外欣赏纷纷雨雪。开篇两句以巨大的空间跳跃,刹那间营造出了种令人
心的人生快意。
B.颔联突而迸发为仰天而呼的哀恸之音。读者从“可怜”“何意”的证据递进中,可
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怀,经由自怜、自叹的往复盘旋,已化而为猛烈的伤心荡怀之涛
而沸涌笔端。
C.颈联是说诗人带几分醉意,驱一骑快马,幽幽踏上夜色苍茫的漠野,那凄凄悲鸣的
城堞角声,横卧荒漠的起伏龙堆,令人感到一派塞外的孤寂和苍凉。
D.尾联是说诗人身在万里塞外,对江村梅景只可悬想而不可亲近,这是何等凄绝的人
生憾事。诗人以寒梅缩放的美丽虚景,反衬内心挥之不去的绵绵愁绪,较之直吐伤痛,更觉多几分涵咀不尽的余韵。
E.综观全诗,苍茫峻奇的塞外气象,使诗人心雄万夫;朔风古道的关山胜迹,让作者
低回流连。“云中”“缙云”“白登”“雁塞”“龙堆”“江村”,一连串的地名依次相
连,令读者应接不暇,清新而又自然。
②诗题中的“至日”指的是______这个节气。诗中倒文作“日至”,为的是与“天涯”相对“白龙椎”简称“龙堆”,也为的是与“雁塞”相对。这咱情形属于对仗中的______。(2分)
③诗贵“制短情长”,本诗寥寥56字,就蕴涵着复杂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石钟山记》)
③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小题。
“蛋白精”的骗局
①许多人喝牛奶是为补钙,不过国内鲜牛奶包装上般没标出钙的含量,标明的营养含量只有两种:脂肪和蛋白质。在脂肪被视为健康杀手的今天,一般人不会在乎脂肪含量是否达标。蛋白质才是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鲜牛奶包装上都会注着蛋白质含量为100毫升≥2.9克,以表明符合鲜牛奶的国家标准(100毫升≥2.95克)
②生鲜牛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以上,一般都能达到国家标准,除非往原奶中兑水。要提防有人兑水,就要在收购生鲜牛奶时检测蛋白质含量。根据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有几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食品业普遍采用被除数定为国家标准的是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没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质的含量。所以凯氏定氮法实际上测的不是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没氮含量来失算出蛋白质含量。显然,如果样品中还有其他化合物含有氮,这个方法就不准确了。在通常情况下,这不是个问题,因为食物中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因此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很准确的测定方法。但若有人往样品中偷加含氮的其他物质,就可骗过凯氏定氮法获得虚假的蛋白质高含量。
③常用的一种冒充蛋白质的含氮物质是尿素。不过尿素含氮量不很高(46.6%),溶解在水中会有刺鼻的氨味,容易被觉察。所以后来造假者就改用三聚氰胺了。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6%,白色无味,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这种高科技才能检测出来。三聚氰胺昌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价格大约是1吨12000元。在生产三聚氰胺过程中,会出现废渣,废渣中还含有70%的三聚氰甲基化胺。造假者用来冒充蛋白质的就是三聚氰胺渣,国内有不少“生物技术公司”在网上推销的“蛋白精”,其实就是三聚氰胺渣。在饲料、奶制品中添加“蛋白精”冒充蛋白质,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它的流行让这种本来免费的化工废料的价格攀升到了1吨300 ~ 400元。
④三聚氰胺是怎么加到牛奶中的呢?有两种可能途径。一种是在奶站加到原奶中。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因为三聚氰胺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3.1克/升。另一种途径是在奶粉制造过程中加入三聚氰胺,这就不受溶解度限制了,想加多少都可以。
⑤三聚氰胺在国内之所以被不法这徒当成了“蛋白精”来用,可能是因为觉得它毒性很低,吃不死人。大剂量喂食鼠、兔、狗也未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三聚氰胺进入体内后似乎不能被代谢,而是从尿液中原样排出,但是,动物实验也表明,长期喂养三聚氰胺能出现以三聚氰胺为主要成分的肾结石、膀胱结石,并诱发膀胱癌。那么三聚氰胺是否也会对人有同样的毒性?我们无法拿人体做实验,而即使患肾结石的人曾经服用过偷加了三聚氰胺的食物,也很难确定三聚氰甲基化胺就是罪魁祸首,除非患者的食物来源单一。
⑥其实,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并不难弥补,只要多一道步骤即可:先用三氯三乙酸处理样品。三氯乙酸能让蛋白质形成沉淀,过滤后,分别测定沉淀和滤液中的氮含量,就可以知道蛋白质的真正含量和冒充蛋白质的氮含量。这是生物化学的常识,也早成检测牛奶氮含量的国际标准。“蛋白精”骗局在国内出现已有一些年头,“三鹿奶粉”事件不过是把这一“行业秘密”摆在了公众面前。只有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才能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人唱牛奶并不在乎其含钙量,比较关注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是否达标。
B.同其他几种方法比较,凯氏定氮法是目前最准确的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C.造假者用三聚氰胺渣冒充蛋白质而使这种本为免费的化工废料的价格攀升。
D.三聚氰胺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假者当作“蛋白精”来用,是因为它的毒性很低,对
人危害也小。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动物实验已表明,长期喂食含三聚氰胺的食物,会致使各种动物得结石一类疾病。
B.造假者后来不再使用尿素冒充蛋白质,是因为尿素的含氮量较低而且容易被察觉。
C.造假者一般采取在奶粉制造过程中加入三聚氰胺,与三聚氰胺溶解度有一定关系。
D.只要证实肾结石患者曾吃过含有三聚氰胺的食物,就可确定三聚氰胺是致病祸首。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对了防止造假,让百姓喝上放心奶,请你针对通行的蛋白质检测法
的缺陷,提两条改进建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伞下的侗寨
①这是翠绿群山间的小盆地,盆地中间窝着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寨。村寨的房屋全是黑褐色的吊脚楼,此刻正朦胧着灰白色的雾气和炊烟。把雾气和炊烟当作宣纸勾出几笔的,是五座峭拔的钟楼。钟楼底层开放通透,已经拥挤着很多村民和过路客人,因为在钟楼边的花桥上,另一些村民在唱歌,伴着芦笙。唱歌的村民一排排站在花桥的故事片阶上,唱出来的是多声部自然和声,沉着、柔和、悦耳……
②歌声成了民族的默契、村寨的共识、世代的叮咛。但是,这种叮咛从来不是疾言厉色,
而是天天用多声部自然和声完成。这里所说的“多声部自然和声”已不仅仅是一个音乐概念,而是不同年龄间的一种共同呼应、集体承认。这里的课本那么欢乐,这里的课程那么简明,这里的教室那么敞亮,这里的考试那么动人……
③我们平日也可能在大城市的舞台上到侗族大歌的演出,但到这里才知道,歌唱在这里
不是什么“余兴节目”,而是全部生活的起点和终点,全部历史的凝练和传承,全部文化的贮存和展开。
④歌声一起,吊脚楼的扇扇窗子都推开了,很多人站在自己家的窗口听。这个画面从鼓
楼这里看过去,也就成了村寨歌会的辽阔布景。
⑤石桥、小楼、窗口,这本来也是我家乡常见的图像。岂止是我家乡,几乎整个江南都
可以用这样的图像来概括。但是,今天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重大差别。江南石桥边楼房的窗口,往往有读书人在用功。夜间,四周一片黑暗,只有窗口犹亮,我历来认为,那是文明传承的灯火。
⑥我也曾经对这样的窗口灯火产生过怀凝:那里边攻读的诗文,能有几句被窗下的乡亲
知晓?如果说,这些诗文的功用,是浮载着书生们远走高飞,那么,又留给这里的乡亲一些什么?
⑦答案是,这些书生不管是发达还是落魄,不管是回来还是不回来,他们诵读的诗文与
故乡村庄基本无关。因此,河边窗口的灯光对于这片土地而方,永远是陌生的,暂驻的,至少,构不成当时地的“多声部自然和声”。
⑧侗族长期以来没有文字,因此也没有那些需要日夜世界市场的诗文。他们的诗文全都
变成了“不著一字”的歌唱。这初一看似乎很不文明,但是我们记得,连汉族最高水准的学者都承认,“不著一字”极有可能是至高境界。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否定文字在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是对自己作一个提醒:从最宏观的意义上看,在文明演进的惯常模式之外,也会有精彩的特例。不错,文字能够把人们引向一个辽阔而深刻的精神世界,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承担非常繁重的训练、校正、纷争、一统的磨炼,而磨炼的结果也未必合乎人性。请看世间多少麻烦事,因文字而生?精熟文字的鲁迅叹一声“文章误我”,便有此意。如果有一些地方,不稀罕那么辽阔和深刻,只愿意用简洁和直接的方式在小空间里浅浅地过日子,过得轻松而愉快,那又有何不可?可以相信,汉族语文的顶级大师老子、庄子、陶渊明他们如果看到侗族村寨的生活,一定会称许有加,留连忘返。
⑨与他们不同的是,我在这里还看到了文字崇拜的另一种缺陷,那就是汉族的饱学书生
几乎都不擅歌舞,更无法体验其中的快乐。太重的学理封住了他们的歌喉,太多的斯文压住了他们的舞步。生命的本性原来是载舞的,在他们身上却被褊狭的智能剥夺了大半。欧洲的文艺复兴,其实是对于人类的健全和俊美的重新确认,从奥林匹亚到佛罗伦萨,从维纳斯到大卫,文字都悄悄地让了位。相比之下,中国的书生作了相反的让位。只有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才会重新展现生命的更本质方面……
⑩入夜,我站在一个杉木阳台上看整个村寨,所有吊脚楼都黑糊糊地融成了一色,不分
彼此。这样的村寨是真正平静的,平静得连梦都没有。只待晨光乍露时第一支芦笙从哪一角落响起,把沉睡了一夜的歌声唤醒。
(取材于余秋雨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在对“侗寨”美好境界深表欣赏赞美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深层文明问题的反思。
B.汉族最高水准的学者都一致认为,“不著一字”的纯自然状态正是文明的至高境界。
C.本文所描写的“伞下的侗寨”文化,是文明演进惯常模式之外的一种很精彩的特例。
D.本文联想到鲁迅“文章误我”的感叹,目的就是进一步证明文字文明是不合人性的。
E.作者用亲历的侗寨文化证明,只有载歌载舞的状态,才能展现出生命和艺术的本质。
18.简析第①段中加横线的“把雾气和炊烟当作宣纸勾出几笔的,是五座峭拔的钟楼”一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上下文,请概括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重大差别”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第⑨段联想到“欧洲文艺复兴”的用意是什么?第⑩段表现了侗寨怎样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2分,共10分。                    (http://www.51985211.com)
21.阅读下面材料后按要求做题。(5分)
中国升学考试一般在每年6月举行,可分两类:(1)中考:即初中升高中的考试。(2)高考:即高中升大学的考试。这两类考试均由一定考试机构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考生根据升学考试的不同成绩,被相应的学校录取。不过,中考比高考相对容易把握,与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结合得比较紧;高考更侧重能力,灵活性比重靠大得多。中考由各地区自己命题,高考则有全国统一命题与地方自主命题之分。升学考试就是指学生从初中进高中、高中进大学的选拔考试,也就是从一个学习层次上升到一个更高学习层次的选拔考试。这是一种特别的考试,它不仅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还以此挑选人才进入高一级的学校;也就是说,通过选择了,就可以上一个学习的台阶;没有通过,那也只能暂时停留在原地了。
根据以上内容,写一段话,说明什么是“中国升学考试”,不超过70字(不含标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针对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写一则不超过70字的短评,表明你的看法。(5分)
据悉,近年来,少林寺相继出现了CEO,成立了实业公司,注册了商标,举办了文艺晚会等等时尚现象之后,近日又要接管昆明市官渡区的土主庙、法定寺、妙湛寺、观音寺四所寺院,少林寺首批将派十多名僧人进驻,按少林寺的治寺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有人戏称,少林寺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也开起了“连锁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仰望宇宙,星光灿烂,身在地球,志存高远,心游万方;可是,伊索寓言里那位只仰望的天文学家掉在了井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多么远大的目标,都开始始于平实的脚下。俯视大地,众生纷纭,脚踏实地,情系现实,关注生活;可是,“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关心脚下的事情,也会陷入平庸,迷失方向,失去梦想……一仰一俯,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意义。
请以“仰望与俯视”为话题范围,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戏剧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 安详,叱咤(zhà)风云,B察言观色,熨帖(tiē),D民生调敝。
2、A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难过。委曲:事情的底细。徜徉:自由自在的走。徘徊:指定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或犹豫不决。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3、C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不合语境。抛砖引玉:抛出石头,引来白玉。比喻用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多指意见、文章等)引出好的、珍贵的东西。一般用于自谦的话。不合语境。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符合语境。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障碍。不合语境。
4、D(A缺宾语中心词“的经历”;B俩面对一面,前后不一致;C“意见和观点”重复,“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
5、B
二、(每小题三分,共15分)
6、D 7、A 8、B 9、A 10、A(B石奢对两个问题的认识很清醒,并非纠缠不清;C张冠李戴,这是“文公”说的;D原文认为不必树立威严)。
三、(本题3个小题,共22分)
11、(本题共5分,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一处不得分,在“//”处断句不扣分):
古 之 善 牧 人 者 / 养 之 以 人 / 使 之 以 义 / 教 之 以 礼 / 随 其 所 便 而处 之 / 从 其 所 好 而 劝 之 / 如 父 母 之 爱 子 / 如 兄 之 爱 弟 / 闻 其 饥 寒 / / 为 之 哀 / 见 其 劳 苦 // 为 之 悲 / 故 人 敬 而 悦 之 , 爱而亲之,若子产之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冀州,文翁之为蜀郡。皆可以恤其忧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其辉映千祀,芳声不绝。
12、(本题满分10分)
①A E (4分,选对一个得2分)。②冬至;借对(2分,答对一个得1分)。
③答案示例:通过“白登”“雁塞”等塞外气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心雄万丈的豪情;通过“去岁”“今年”的时空转移,抒发了作者生涯飘蓬的惆怅;通过“故园”“梅花”的遥思畅想,表达了作者的思乡的伤痛(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13、(每句全对得1分,只要有一个错字或漏字,该句不得分;共7分)
①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②事不目见耳闻
③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四、(本题3个小题,共10分)
14、C (A“关注脂肪是否达标”不准确;B“目前最准确”文中无依据;D原因表述不恰当)。
15、D (由文中“患肾结石的人曾经服用过偷加乐三聚氰胺的食物,也很难确定三聚氰胺就是罪魁祸首”推断此项不正确)。
16、答案示例:①针对凯氏定氮法,先用三氯乙酸处理样品,三氯乙酸让蛋白质形成沉淀,过滤后,分别测定沉淀和滤液中的氮含量,就可知道蛋白质含量和氮含量。②严把牛奶生产、流通环节,废除“免检产品”,改进国家监测标准(满分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意思符合文意即可)。
五、(本题4个小题,共18分)
17、(选对一个得2分,满分4分)A、C
18、(答出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得2分,切合文本的简要分析2分;满分4分)答案示例:本句巧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物以情,以动写静,形象传神地描写出在白色烟雾掩映下五座钟楼的峭拔、灵动。
19、(要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得2分,满分4分;意思符合即可)答案示例:一个载歌载舞,与周围环境和谐融洽(或:歌舞对这片土是熟悉的,永驻的,构成了当时当地的“多声部自然和声”);另一个攻读诗文,与周围环境陌生隔膜(或:诗文对这片土地是陌生的,暂驻的,构不成当时当地的“多声部自然和声”)
20、答案示例:第一问(要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得2分,满分4分;意思符合即可)这里联想到欧洲文艺复兴,意在通过与“饱学书生”对比,以突现文字崇拜压抑生命的缺陷;通过与“侗寨”情景类比,以突出侗寨文化像欧洲文艺复兴时一样,能够充分展现生命健全俊美的体质。第二问(满分2分,意思符合即可),和谐宁静。
六、(本题2个小题,各5分,共10分。)
21、中国升学考试是由一定考试机构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说出这“三个统一”得1分)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或“中专”)或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或“高考”)(说出两种升学内容得1分)的选拔性考试(说出考试的性质得1分),一般在每年六月份举行(说出考试的一般时间得1分,漏掉“一般”的限制不得分)。(另外,语言表达占1分。要点齐全而字数超出者扣1分。该题得满分者语言必须非常简练)。
22、答案示例:少林人这些与时俱进的世俗化做法,会扩大自身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弘扬佛法文化的作用;但当其逐渐远离清静无为的静穆境界时,也可能难以保持本来面目(一般来说,评价应涉及到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言之成理的一个方面得2分;语言表达1分;如果有的只有肯定或否定但言之成理,见解独到,语言简练,亦可得满分。语言不简练者,不能得满分)。
七、23、(略,参照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北京试卷的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做了鲁国国相。他尊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它们生产的货物吗?”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除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属下;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刑。”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太史公说:“奉职坚持原则,也可以治理好国家,何必要摆什么威风呢?公仪休看到妻子织出的布好就把她赶出家门。石奢放走父亲而自杀顶罪,使楚昭王树立了美名。李离错判杀人罪而伏剑身亡,帮助晋文公整肃了国法。”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