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津海关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筹款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南洋公学,隶属招商、电报两局。民国成立后,学校改隶交通部,并易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1920年12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治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1921年8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通大学和交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是隶属民国交通部的大学,所以才被称为交通大学的。 “交通大学”四个字也不是可以随便滥用的,它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据说正因为叫交通大学,后来唐文治校长确定校庆的时候,就定于4月8日,取自交通是为了“四通八达”的意思。
“交通大学(Jiao Tong University,旧名Chiao Tung University)”在中国一直以来是个特定名称,并不是类别名,这和工业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师范大学、农业大学、矿业大学等的称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属于行业名称,尽管现在很多的行业大学都是多科性大学,但总是以本行业学科或相关学科为主。而交通大学却不是行业大学,这个从交通大学一直沿用的英文名(Jiao Tong University)就可看出,而尤其对于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是两所不搞交通的交通大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交通”两字一旦和“大学”组合在一起,是一个特定的名字,这和清华、复旦、同济等名称是一样的。因历史渊源沿用交通大学并同属交通大学大家庭的共有5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台湾新竹交通大学,这5所交大都被国内外校友广泛认同。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五所交大已经联合成立“交通大学校友总会”(Ji ao 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振兴中华,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任务是:沟通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挥海内外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为母校的发展作贡献,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是交大们的老大哥,“交通”大学和交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因为它在民国时期隶属交通部才被称为交通大学的。从它的英文名可以看出,“交通”只是音译而非意译为Communicatio。
所以,那些在近年内新改名为交通大学的学校,英文名也依样使用“Jiao Tong University”为的就是沾“交大”的光!这些“交通大学”有一个共性:英文校名升格为Jiao Tong University,都使用毛体字(毛泽东曾题“交通大学”四字)。咋一看,真是惹眼,像极了正牌的交大,一时间引来许多非议。
兰州交通大学——是2003年更名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兰交与原交大算得上是有些亲缘的,原来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道学院迁部分系科到兰州组建而成的。一直以来,都以铁道为特色,交通方面自然是比较强的,但与老交大相比,理工方面,无论是学科面还是实力,都无法相比。
华东交通大学:其实华东交大不存在更名的问题,它的历史如下:1971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关于六所高等院校的体制调整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改名为华东交通大学。但这个交大也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视听,其实它也是一所铁道大学。而且,“华东”的名头,一不小心就会以为它在上海呢,其实却在江西南昌。真有点浪费了这么好的名字。
大连交通大学——2004年更的名,前身是大连铁道学院。改名动机跟兰交是一样的,但它与老交大却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也真能“傍”。
重庆交通大学——前身是重庆交通学院,也在2006年赶上交大这趟车了,它是“傍”得最明显的一个:未更名前其学校网络域名为www.cquc.edu.cn,可见其原来的英文名为Chongqing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更名后就直接用上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了。
既然这些学校原来都是铁道学院,改名为铁道大学似乎更合乎常理,但为何要改为交通大学呢,从英文名称的使用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校有其不正当利益所驱动。退一万步讲,你改成交通大学也就算了,为何连英文名也要盗用成Jiao Tong University?或者干脆翻译成Univ. of Transportation(或Communication),这并不是不可行。我们没见过有哪个工业大学把学校翻译成Gongye University的,或者农业大学翻译成Nongye University,显然,行业大学应该遵照字面的原意翻译才利于国际交流和理解。很明显,它们是想利用交大在海外形成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