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家长课堂首页

这几天大新闻是张雪峰解封复出了。

 

在复出的第一场直播里,张雪峰直接来了个180度大反转。之前,他特别看不起文科,说学文科只能,说新闻专业是最差的专业。结果这次复出,他改口吹捧文科,说文科大有作为。这就是这类文化贩子的嘴脸的正反两面。过去十年,最有号召力的文化贩子非张雪峰莫属。表面看来他好像是为普通百姓谋出路,但实际上是占人数最大比例的普通百姓都成了他的韭菜。真正是害群之马。

 

他的一句不要学天坑专业,要选热门+就业率高的!要发财就选计算机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认识,成了无数家长和考生的金科玉律结果很多读了计算机专业的考生也没有发财反而计算机、工程、理工科,分数年年看涨。文科、基础科学等,甚至连学生都招不到。

 

而现实到底是怎么样呢?

就在今年,大学生就业的真实情况给张雪峰这套选专业逻辑重重一巴掌。

当年在张雪峰最为推崇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却迎来最大危机。

特别是这两年Ai兴起,大量的初级计算机人才被Ai 替代,使得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很难就业。

 

这样的困境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美国。最近,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一组数据让无数家长不敢相信: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失业率高达 7.5%,是艺术史的两倍多。曾被视为金饭碗STEM专业,正在褪去光芒。你拼命往里挤的热门赛道,有可能是未来最先被淘汰的那一批。这组数据由美国《大学修正》(The College Fix)网站整理发布。报告显示:

 

计算机工程:失业率 7.5%

计算机科学:6.1%

物理:7.8%

化学6.1%

人类学(最高):9.4%

艺术史:3.0%

平均失业率:3.6%

营养科学(最低):0.4%

 

也就是说——学生千辛万苦进的热门专业,反而可能是就业黑洞;

曾经被轻视的冷门文科,却正在悄悄逆袭

 

 

 

 

 

 

 

该如何给孩子选专业和做规划?

 

一、高失业率的真相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缩写光环正在褪色?

在很多中国家庭(包括海外华人)的升学规划中,STEM专业是标配

今年高考也不例外,分数出来后,所有的学霸都涌向计算机、AI、理工科赛道。

但就业市场的现状,却狠狠打脸大家的认知。

 

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马克·佩里教授指出:

“STEM专业毕业生正在面对来自没有四年制学位但有经验的劳动者、甚至两年制技术学校毕业生的激烈竞争。

 

什么意思?意思是在STEM领域,雇主更喜欢有经验的熟练工,或者薪水相对低廉大专生。企业更在乎的是你到底能不能干活

 

尤其是计算机科学这类热门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暴涨,但真正具备项目经验、能马上上手工作的人,并不多。

 

于是,哪怕是正规大学毕业的科班生,也不得不面对实习生、Bootcamp、自学者的价格战

 

二、就业市场的新趋势

文科起飞?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很多人心中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史专业,失业率竟然远低于计算机工程。乔治城大学的经济学家妮可·史密斯教授解释说:文科专业生往往拥有更广阔的职业适应性,能在多个行业中转换跑道。

 

比如学艺术史的人,可能去做文案、品牌、市场、公关、教育、艺术策展、内容运营……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写不好代码、缺乏实战经验,可能连面试都难进。

 

她甚至指出,文科生在沟通、表达、创意、管理等软技能上,往往比理工科毕业生更有市场价值。

 

三、家长们的困惑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专业

 

过去十年,“STEM信仰几乎主导了中国中产家庭的升学选择。理工科万岁文科毕业等于失业。但如今,真实就业市场的数据却在提醒我们:

 

就业率专业热门度
技能与经验,正在超过学历成为门槛
软技能的市场价值正在上升

 

更重要的是:

一个专业是否,不能只看是否热门,而要看是否适合孩子。

 

那应该怎么选专业?

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每个家长参考:

1. 专业选得好,不如路径选得好

提早长远规划孩子的职业发展路径,去哪个城市读书,在哪里就业?

比只选专业有价值。选择大于努力。

2. 从入学开始,关注就业

提前了解学校的就业指导、校友资源、职业服务支持,主动为自己寻找资源。

3. 提升跨学科能力

单一技能难以应对市场变化。文理兼修、写作表达、沟通谈判、跨文化合作,这些能力在AI时代更稀缺。

4. 尽早积累实习和项目经验

无论在哪个国家,没有实战经历的应届生都难有竞争力。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在选专业的时候,别再盲目押宝”STEM,也别再轻视冷门文科。真正的出路,从来不是热门专业,而是真正热爱+扎实能力+灵活路径

 


上一篇: “2026高考作文陪跑营”推荐范文:知行合一,创新可期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