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于已完成高考志愿填报的考生而言,此刻仍需保持关注。每年都有部分考生因滑档或退档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征集志愿作为本科批次录取的最后机会,对这部分考生至关重要。如何把握征集志愿,争取本科录取? 特此整理关键填报攻略,详见下文。
什么是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指在每批次录取结束后,由省级招办公布未满额院校及缺额计划,供尚未录取且符合分数要求的考生填报。这为滑档和退档考生提供了重要的录取机会,并且对压线未被录取的考生而言,亦是争取理想院校的重要途径。
高校参与征集志愿的原因
1. 生源不足缺额: 首轮投档时,因报考人数不足导致计划未满。此类情况常见于地理位置偏远或知名度较低的高校,以及部分知名院校的冷门专业。
2. 退档产生缺额: 部分考生因成绩偏低又不服从专业调剂,或未满足体检结果、单科成绩等要求被退档。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缺额院校中亦包含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高校。考生务必仔细研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明确其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要求,规避退档风险。
3. 高校追加计划: 虽已完成原定招生计划,但高校后期在该省市追加投放招生名额。此情况相对少见,但偶有发生。
哪些考生能参与征集志愿?
1.分数超批次线未被录取考生:成绩达标且符合拟报院校专业报考条件,档案状态为 “自由可投” 的考生可参与征集志愿填报。
注意:需先查询录取结果,档案非 “自由可投” 状态的考生,即便填报征集志愿也无法投档。
2.分数低于批次线欲争取降分录取考生:部分省市的院校经首轮投档及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计划的,省级招生办可允许其在批次线下一定幅度内降分补录,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注意:降分政策由各省市考试院根据缺额情况临时制定,非固定执行,考生需密切关注本省考试院通知以把握 “捡漏” 机会。
征集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及时关注官方消息:征集志愿在同批次录取结束、下一批次投档前进行,填报时间较短(通常为几小时至一天),考生需密切留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通知。
2、理性看待录取分数:征集志愿并非必然降分,部分知名院校或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可能高于常规志愿。考生应避免盲目追逐热门,防止 “扎堆” 竞争。
3、审慎选择专业:填报征集志愿时,需明确所报专业是否可接受,一旦录取则无法退档或调换。
4、核查专业限制:院校征集志愿的专业仍有报考限制,考生需确认自身是否符合体检、单科成绩等特殊要求,不符合者勿报。
5、建议勾选 “服从调剂”:为提高录取概率,应勾选 “服从调剂”,否则若被退档,只能参与下一批次填报。
最后提醒:高校招生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与监督机制,征集志愿为公开录取,不存在 “花钱补录” 情况,正规招生录取不产生任何附加费用。若遇相关骗局,应及时报警,以免财物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