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专业纵览首页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 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 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意见提出扩大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规模:

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综合考虑有关高校高水平师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攻关任务,以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等情况,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

积极引导高校通过实施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办法,切实优化招生结构,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2月28日10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

2020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 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并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同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全产业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拼盘化”。以理论沿革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主干,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 重点建设一批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控制、神经和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指出,“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培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大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意见确立专项任务培养研究生机制。以多学科交叉解决重大问题的专项任务作为研究生课题主要来源和培养载体,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在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中,自主确定研究生培养规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成本分摊机制。对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博士生,高校应参照科研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保障和提高博士生相关待遇的具体办法,保护博士生的合法权益。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 180所高校新增 人工智能 相关专业,火到爆!

此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也有138所高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也非常异常火爆。

 

人工智能方面,本次全国范围内获得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的共有180所,相比2018年的35所,增加幅度惊人,从中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火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AI人才紧缺、智能化趋势等因素的推动下,相比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多数高校更愿意为此设立一个独立学院,即人工智能学院。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月底,已经设立独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已经达到了38所,全面覆盖本科、研究生阶段,且距离《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所设定的“2020年建设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目标也渐趋渐近。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近两年才开始建设这个专业,主要是因为该专业是属于研究性极强的专业,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有很强的专业能力。

中国对于 AI 人才的需求数量已经突破百万,但国内 AI 领域人才供应量却很少,人才严重短缺。

而且这个专业的薪资十分诱人,据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硕士毕业生邱熙介绍,“薪资大概能够达到30到40万(年薪)的水平。”

实际应用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稀缺:

一年前,针对AI领域的应届毕业生,硕士生约能拿到30万元的年薪,博士生则高达50万元。今年,薪水行情仍在蹭蹭上涨。

有企业给应届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也有企业上涨幅度更大,尤其是给博士生的薪水从去年的50万元年薪倏地蹿到80万元

推荐院校

 

上一篇: 教育部:支持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严格控制“过热”专业

下一篇: 疫情影响下“超火爆”专业来袭 你都了解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