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认为,当前,经济学理论相对落后于全球经济发展提出的挑战,这对经济学理论发展和创新提出了要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自信,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鲜活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一个是如何论证制度的优越性、必要性,一个是分析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解放生产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博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个区别在于,自然研究不会改变研究对象的固有活动方式,而社会科学研究会对社会运行方式产生影响,即反馈作用。经济学需要理解和解释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及其如何生产商品和服务,进而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对经济规律的理解会影响政策制定,反过来影响经济和社会行为。斯蒂格利茨分析了西方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认为经济学研究需要理解和阐释什么是好经济、好社会,帮助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正向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创新,中国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学需要进行扎根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中国实践、中国经验,构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据悉,1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应用经济学院成立宣布大会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隆重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副校长贺耀敏、刘元春、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一级教授胡乃武及经济学院全体在京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朱信凯副校长主持。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首先宣读了学校关于成立经济学院(新)、应用经济学院的决定:经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四届党委会第59次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原经济学院的经济系、国际经济系、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基础上,组建经济学院(新);在原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能源经济系、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成立应用经济学院。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寄语两个学院,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提升经济学研究水平,为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