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专业与就业首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时下五花八门甚至令人咋舌的高薪招聘人才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急招博士,年薪80万,求转发,求扩散,求推荐……诸如此类的信息在网上热传,提供的待遇更是一家比一家有吸引力。在艳羡如此丰厚待遇的同时,人们也对高校扎堆招聘博士、掀起人才争夺大战的原因充满好奇。

这不,南京一所高校给高技能人才开出了百万年薪,礼聘“大国工匠”。10月11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学校人才引进最新政策。

“鉴于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我们既要引进学术型大师,也要引进实践型的大国工匠。”校长谢永华告诉记者,计划引进的人才包括A、B、C、D四类及高水平教学科技创新团队。其中A类定位为国家级、部级及相当层次的人才,该级别“高等性”人才包括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教学名师等,“职业性”人才包括大国工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等;B类人才定位为省级及相当层次的人才。对于引进的A、B、C、D四类人才,在购房补贴、科研启动费及工资等方面给予相应待遇,其中A类人才的购房补贴为100万-200万元(院士面议),工资可按协议约定申请年薪制,一般为80万-200万元(院士面议),科研启动经费面议。

南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学校将人才引进分为四大类;相关待遇上,A类人才可按协议约定一般享受80-200万元的年薪制待遇,其中两院院士薪资可面议。B类人才一般享受60-100万元的年薪制待遇,C类人才享受50-100万元的年薪制待遇,D类人才享受30-40万元年薪制待遇。此外,该四类人才还可享受购房安家、科研启动、团队建设等经费补贴。

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高校百万年薪聘“大国工匠”,你怎么看?

南工院招博士并非首例

2017年3月份,广西地区多所高校高薪招聘博士的消息一度刷爆朋友圈:贺州学院(广西)急招全职博士教授人才,博士+教授待遇71.8万~79.8万元,博士待遇43万~51万元,提供一套商品房……求扩散、求转发、求推荐。”

广西财经学院急需引进博士,专业不限,根据不同专业,给予30万~60万不等一次性安家费,其他待遇可面谈面议。”

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高校百万年薪聘“大国工匠”,你怎么看?

经核实,上述两条信息内容基本属实,除此之外,还有多所广西高校也在大规模地招聘博士,且提供的待遇十分诱人。

高校对博士招聘力度有多大,专业有何要求?关注此类信息的人基本都能注意到,各高校2017年度招聘博士的规模空前,人数少则10多名,多则近百名。

各高校出奇招揽人才

“安家费20万~30万元,科研启动费10万~15万元,平均年收入18万元左右。”“安家费35万~70万元,个人发展保障金17.5万~22.5万元。”“教授+博士,5年内享受各种补贴总计71.8万~79.8万元”……

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高校百万年薪聘“大国工匠”,你怎么看?

各高校不仅提供众多岗位,还纷纷开出优厚的待遇:数十万元的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是“标配”,分配商品房、安置配偶工作、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报销来校考察机票等也成为吸引人才的“助推器”。

此外,为了能够顺利招揽博士人才,多所高校使出了浑身解数,称“实行特别待遇和绿色通道政策”“出台人才引进有关优惠政策”。而时间跨度,更是可以延至3个月左右。

狂拦人才背后的原因

多所高校突然扎堆高薪招人,且显得如此急迫,原因何在?——应对国家有关审核评估

一名在高校任教的老师称,今年是高校评估年,教育部会对部分本科院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的教授、博士、硕士的数量,都是考核的硬指标。”该名老师说,师资力量硬件不达标,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评估和今后的办学。

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高校百万年薪聘“大国工匠”,你怎么看?

此外,一些院校也在谋划转型升级,但自身储备不足,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很旺盛。

高校突击招人的另外一大原因在于,国家今年启动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评估。比如说有高校想申报硕士点,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次契机。

听听博士应聘者的声音

对于高校高薪招聘博士,一些已经参加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博士怎么看?大多数表示:相比待遇更注重个人发展

在某高校任职的一位博士表示:相对于薪酬来说,高校提供的平台是否适合个人的职业发展更为重要。学科是否为优势学科,学术平台高不高,这些都是主要的考量因素。在面临类似的择业时,一些有资历的博士更希望到名气更大、更能开阔视野、有后劲的高校去就职。总的来说,如果这个岗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就会进行考虑。

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高校百万年薪聘“大国工匠”,你怎么看?

如果说以上都是针对社会人才进行的正常、公平的招聘,那下面高校间的人才之“争”就值得深思了。

双一流后的“孔雀东南飞”

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高校百万年薪聘“大国工匠”,你怎么看?

高技能人才本就求之不易,“双一流”大幕开启后,各地高校人才引进计划,“挖”人才的决心可谓不惜血本,其中尤以“资金实力雄厚的东部理工类高校”为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给引进的首席科学家提供3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给院士500万元年薪,天津工业大学给院士500万元住房补贴……

人才招聘引进工作“席卷”全国,有人将之称为新一轮的“挖人大战”和“双一流”的“速成法”,而这其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为人才被挖的“重灾区”。

比如,广东某高校将西北某高校的骨干“连锅端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后都引起公愤了”。

这种现象不仅对西部高校不公平,而且把人才价格和办学成本越炒越高,“使一部分高校教师队伍军心涣散,长期下去不利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以上现象,你怎么看?

在提到政府人员待遇时,有一个词被频频提及——高薪养廉。小编觉得这个词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高校招聘。无论高校高薪招聘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点无可否认:高薪,才能招揽来高技术人才;高薪,才能让招聘进来的人才专注于学问和授业本身。教师团队整体技能水平上去了,才能提高高校的学术研究能力、整体水平和声望,也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培养可靠的栋梁之才。

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高校百万年薪聘“大国工匠”,你怎么看?

作为高校,也作为整个社会的学术重地,更应该明白,高等教育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是国家区域安全与边疆稳定的稳压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如果听任高校人才‘孔雀东南飞’,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就会面临空前的危机。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它涉及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和东北地区振兴计划的实现。

上一篇: 盘点十个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电气专业居首位!

下一篇: 2018高考志愿填报:最讲究高学历的六大专业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