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发布:
中国内地有45所大学进入500强大学名单。其中,清华大学较去年进步了10名,达到48名,北京大学与去年保持一致,为71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全球四大高校排名系统之一,由中国政府授权上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发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该排名评价包括了下图中的六个维度。

整理了45所中国排名500强的大学名单,最终发现,除去3所非985/211医科类大学,有十所非985大学上榜。
1.苏州大学

作为非985的苏州大学,和985老大哥的南京大学、中南大学都处在201-300的位置(同一排名段按照大学首字母顺序排列的),可见最近几年苏州大学学术水平的发展是多么迅速。

这两所大学排名在301-400着实不易,华东理工大学虽然不是985大学,但属于中央部属大学,优势专业是化学类、材料类专业。中国海洋大学是中国海洋第一校,和海洋相关的专业都很不错,把院校特色做到极致的典范,比很多巨无霸大学好多了。

3.哈尔滨工程大学等7所非985排在401-500名
另外,进入世界500强大学名单的还有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这些大学虽然不是985大学,但近几年在自己的特色领域不断的深耕,获得不错的成果也是理所应当。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九校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首批“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为中管副部级建制,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点共建。
哈工大名字的由来
哈工大的前身是1920年成立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初建时只有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两个学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等技术学校。1922年,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也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和机电工程。1928年,学校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也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由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这也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1928年,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共管,张学良任校理事会主席。1935年,学校被日本接管,改用日语授课,并由日本人担任校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工大由中苏两国共同管理,由中长铁路局管理,办学宗旨也改成为中长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一律用俄语上课。到1950年新中国接管前,学校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这时的哈工大不仅医治了战争创伤,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为新中国接办、改造和发展哈工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瞧一瞧哈工大走出的“牛人”
哈工大建校至今,共为国家培养人才10万余人。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长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毕业。
神舟七号指挥团队副总指挥马兴瑞,1959年生于黑龙江双鸭山,1988年获得哈工大一般力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哈工大副校长、航天总公司五院副院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现任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兼党组书记。
李静海,1956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获本所博士学位后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0年回国后历任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职务。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扒一扒哈工大的“王牌专业”
国家品牌专业12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轮机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广播电视编导、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专业9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世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为首任校长,中央军委直属正大军区级(正部级)高校,学校被列入“一五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1966年文革爆发,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哈军工被肢解[2] ,以海军系、原子系、导弹系战术导弹分部全建制、其它各系部分专业和教师为基础重新组建而成,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

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

当前,学校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最核心装备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3000米起重铺管船的设计研发单位之一,是“深海空间站工程”六个系统中三个系统的牵头单位,是“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国产化的装备提供方,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箱集装箱船、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

牵头成立“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舰船动力”“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黑龙江省认定。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真为我大黑龙江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