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我们回顾下,2016,2017,全国自主招生报考数字统计
结论:自主招生,多元化录取结果,大势所趋
二、其次,我们回顾下2017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初审通过情况
1、四川大学的招生章程里,“学科特长”计划报名条件是这样的......
从上述章程中看出,学科特长计划要求“全国金银铜牌”、“省一等奖”等
而四川大学的2017自主招生初审结果是这样的......
2017年四川大学自招初审通过人数为2614人,其中52%的学生为四川省内考生,而竞赛生的比例,仅为6%。
2、同济大学的招生简章中,报名条件是这样的......
招生条件包括:“五大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以及三大作文竞赛(“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
而同济大学的2017自主招生初审结果是这样的......
2017年同济大学自招初审通过833人当中,53%以上考生不具有上述奖项。
3、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自招简章中,初审条件明确“竞赛省二等奖”,但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后续公示的初审通过情况,具有“省二等奖”的学生人数为0人......
如果从“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作为奖项统计:
绝大多数的高校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虚高。看上去“严格”的条件,却名不副实。
除了含金量较高的学科竞赛奖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及个别高校承认的比赛(楚才杯、叶圣陶杯、丘成桐科学奖等)外,大多数通过初审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级排名突出。
通过在招生简章中设置的“模糊条款”(例如:德才兼备、有突出特长、取得突出成绩、展示出较大潜力等),高校也能够将一部分综合成绩/年级排名突出的学生揽入麾下。
三、该如何准备自主招生?
三条路:拼竞赛、拼奖项、拼综合
◆ 拼竞赛
清华、北大、交大、中科大等高校面向竞赛生举办了各种科学营(暑期竞赛营)、金秋营、冬令营(生科营、致远营、工科营等),都是竞赛生需要提前了解并予以准备的。请关注各个高校的本科生招生网站。
不过,竞赛还是一项硬功,不要老想着自主招生有什么捷径,好好努力才是真的。
◆ 拼奖项
从近三年的自招初审通过情况来看,认可度/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包括:
第一,学科竞赛奖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的奖项,即全国决赛金银铜牌、省一等奖、省二等奖、多个科目的省二等奖。总的来说,数理化的认可度要高于生物和信息学。
第二,科创类奖项:包括教育部认可并公示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第三,作文类竞赛:包括由北大举办的培文杯和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
上述三类奖项,含金量最高,认可度也更加广。
其它奖项的认可度往往仅局限于个别高校。很多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均会明确适用的奖项,例如:楚才杯(武汉大学)、丘成桐科学奖(复旦大学)、创新英语大赛(对外经贸大学)。
◆ 拼综合
除了拼竞赛、拼奖项,还有一条适用于绝大多数同学的道路——拼综合。
综合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通过清北的综合评价(博雅计划/领军计划/三位一体/上海博雅/上海领军),或是申请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望道计划/博雅杯)。另外清北的学科营(暑期课堂)、综合营(北大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清华暑期学校)、清华文科营等招生政策,也需要争取机会。
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努力提高年级排名。既不和高考备考方向冲突,又能帮助学生争取高校自主招生资格。
此外,部分高校在招生章程中接受专利和论文,“专利”、“论文发表”也会考察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初审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