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85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管理学类 > 正文内容

保密管理专业概况

作者:  时间: 2019-01-20

保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基本理论主要来自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科技文教等方面保密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的性质。综合性大学具备完备的学科体系和专业设置,于保密学科建设而言可充分体现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

专业概况

 

针对这种情况,中央保密委员会和国家保密局开始在全国分区域布点,与有关大学合作,建立国家保密学院。20086月,国家保密局与南京大学共建第一所国家保密学院,开始了保密学历教育试点工作。截至20119月份,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北京、天津、上海和杭州分别依托相关的高等院校共建立了10个国家保密学院,以及1个省级保密学院。复旦大学国家保密学院于2 0 1 14 2 9 日建立, 是我国第五个国家保密学院,该学院依托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其办学目标为:把握国家保密需求,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学科综合优势,建设特色专业,形成学科方向明确、培养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保密学历教育基地、保密科研基地和保密人员在职培训基地,为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党政机关、军工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培养有技术、懂法律、善管理的复合型保密人才。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保密学历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密工作的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懂法律、有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保密专业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我国保密学学科建设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密学科建设,保密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保密理论体系方面,在保密工作长期实践过程中,保密学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逐步形成。保密学与管理、法学、信息、计算机等学科密切关联,属于交叉型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保密依法行政、定密与解密、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保密技术检查、泄密取证与密级鉴定等专门的理论与方法,初步形成了保密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体系,为建立保密学科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的保密理论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仍然来源于管理学法学密码学、情报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如何根据保密工作的需求,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合,形成丰满而完整的保密学科理论体系,仍然需要高端保密人才不断努力和完善。在保密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方面,在国家保密局的不断推进下,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家保密局与有关院校合作共建,已经在全国范围建设了1 1所保密学院和保密教育培训分基地,开展保密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部分院校经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经验。此外,国内一些其他的大学也积极开设保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例如:上海政法学院开设了《保密法学》课程;北京电子科技

学院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下开设保密管理方向;清华大学开设保密管理、保密法学保密技术等专业。在保密专业设置方面,在国家保密局牵头和努力下,教育部已批准通过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本科保密学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正式设立保密学科专业,可进一步加强保密学科建设,为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是保障保密工作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开设保密管理专业的高校信息

当前国家保密学院依托的大学和院系分析

保密学院

依托大学类型

初创时期主要依托的院系

依托院系的类型

复旦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综合性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类

南京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综合性大学

信息管理系

管理类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理工类大学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学院

理工类

中山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综合性大学

资讯管理学

管理类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理工类大学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学院

理工类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理工类大学

信息安全信息工程和网络安全学科

理工类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综合性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工类

四川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综合性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理工类

湖南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综合性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工类

天津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理工类大学

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

综合类

当前国家保密学院院系类型分析

目前,在4所依托理工类大学建设的国家保密学院中,3所是以理工类院系为基础创建的,1所为多学科(院系)融合共建。在另外6所依托于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国家保密学院中,2所以管理类院系为基础建立,4所是以理工类院系为基础建立。详见表1。通过对当前国家保密学院初创时期所依托的高校和院系类型,以及初始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保密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同,几乎所有保密学院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都覆盖了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管理学法学,体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性。

2 从初创保密学院时期主要依托的院系来看, 理工类( 计算机、信息技术) 院系占大多数(7/10),其次是管理类(2/10)。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现有大部分高校学历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师资基础, 保密技术领域支撑相对雄厚( 从教学内容来看,保密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合度较高),其次是保密管理领域,而对保密法学领域的支撑相对薄弱。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以保密技术为主干,快速融合保密管理保密法学是一个可较快见效的起步策略。

国家保密学院的建设思路示例(复旦大学)

在综合性大学理科院系基础上建设国家保密学院, 既有很强的先天优势, 但又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建立良好的教学和科研体制。复旦大学国家保密学院的建设思路可总结为:一院、一所、一地、一馆。实现教学、科研、培训和情报图书互相促进、互相支撑。

(一)国家保密学院(一院)

依托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联合法学院、管理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经济学院等,建立国家保密学院。为了充分体现复旦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同时也为了使保密学院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保密人才,在组织机构方面,学院设立院务委员会,由上海市市委、国家保密局、上海市国家保密局、学校和各个相关学院与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共同组成,实施对学院的管理和领导。通过各院系共同建立的院务委员会可以有效加强院系之间的工作协调。针对我国高级保密人才稀缺的现象, 在培养本科生的同时, 开展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 以及保密单位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在时机成熟的时候, 利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新闻学和管理学的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和培养博士后。这样,就形成了包括工程硕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高级保密专门人才的完整的培养体系。在师资力量方面,以原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为基础,再从复旦大学其他各院系抽取青年教师,以及从相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等外聘的兼职教师组成,形成一支在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科学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充满活力、注重合作的师资队伍。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进、选拔和培养,提倡教学创新。在教师的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标准,学校单独给国家保密学院分配升等升级名额,以利于扶持国家保密学院的发展。

(二)保密技术研究所(一所)

设立保密技术研究所, 建立包括高速网监控、内容安全、电子政务安全防护、信息攻防对抗、失泄密防范技术、电子取证及调查技术在内的六个教学实验室;把握实际工作中的保密需求,开展保密检查技术、保密防护技术、信息系统防泄密安全技术等实用化保密技术开展研究,同时对保密技术制度和技术

体系、保密理论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长期的理论研究;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与若干保密领域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成果转换,并安排具备条件的本科实习生和硕士、工程硕士研究生参与实习,进行就业指导。

(三)保密人员在职培训基地(一地)

建立国家保密教育培训基地上海分基地,针对党政机关、军工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等提高保密干部的整体素质的需求,组织专业保密培训, 为保密工作提供支撑, 形成有特色的保密培训体系。根据保密工作的人才需求, 在职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形成低、中、高均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现有的培训素材基础上,将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方面的革新作为国家保密学院硕士、博士等高级保密人才的长期研究课题,不断添砖加瓦,促进保密学学科建设。(四)保密情报图书馆(一馆)

建设保密情报图书馆将是复旦大学国家保密学院的特色之一。保密情报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专业情报图书馆。具有快速的网络连接和适当数量的计算机查询席位。保密情报图书馆将收集收藏国内外各类有关保密的情报、杂志、图书和影视资料, 以及内部资料, 包括纸介质和电子介质, 提供给国家保密学院师生以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党政机关、军工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社科院、大专院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研究学习之用。保密情报图书馆的建立为保密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保密管理专业当前就业形势

保密管理专业当前就业前景良好,非对口就业,无就业限制,并非定向去保密局等地方工作,当然保密管理专业去那些地方更容易。毕业生也可选择外企等对保密管理人才有需求的地方就业。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