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专业的误区之一:尽分报考
填报志愿是一种选择,而分数就是你的选择权,所有高分考生相对而言只不过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很多家长和考生有一种理念——我好不容易考了这么 多分,怎么可以浪费,一定要尽分数报考,而忽视了自己的成才目标和人生理想,所以我建议,报考专业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分数是其中实现这种打算的工 具,报考千万不要被分数绑架。
所谓浪费取决于你的目的,如果你考了660分,想学数学系,但是选择了北工大的数学系,那么的确是浪费的,你可以选择、复旦,可是如果你的目的为了 不浪费,我就报了北医的八年制,而自身其实并不了解也不喜欢医学专业的话,很容易进入专业学习出现不适应的状况,甚至不排除因为无法坚持而休学。究其原 因,就是填报志愿的时候盲目追求“一分都不浪费”,其实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体制,虽说现在有各种吐槽各种不满,但是无论学科设置、目标培养还是学习内 容都是多元化的,而不浪费高分的深层原因,往往是因为家长基于不了解或者片面听取一些专家的建议而选择了“热门专业”,但是实际上就业率高不代表好专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任何一个专业,只要学得好,都是很有出息的。对孩子而言,有机会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你的成才目标和人生理想。
很多时候,父母会简单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我是在为她好”……诸多理由而帮他不浪费自己的分数选择了父母心目中最佳的志愿,但是在大学里, 经常有学生因不适应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自暴自弃的,甚至怨恨父母为自己作主。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多了解,多沟通。孩子社会知识少,对大学学科专业基本无知; 家长很实际,往往容易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家长和孩子又都容易和别人比,比分数差不多的谁上的学校好,没必要。
高考选专业误区之二:尽量选热门
专业和学校的最大差别在于,一个好学校的长居于好的寿命要比专业长得多,简单来说,北大是一所好学校,假定某年或者某几年出现一些让家长和学生不喜欢的事情,他也不会转瞬变成不好的学校,同理,一所学校,尤其是大学,进化为一所好大学也是需要的,但是专业不同,热门的时间其实不会很长,很可能今年是热的,明年就开始冷,然后后年就开始降分录取,这一情况在任何学校其实都是可能发生的。
在我们常规概念里,计算机、法学、经贸金融、工商管理这些专业应该是过去差不多10年比较热的专业,但是很可怕的是,这些专业也是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占总共本科失业率总数的1/3还多,这一矛盾其实体现了某些家长的盲目和某些院校的迎合家长这种盲目而有意无意地不断增开所谓热门专业以及降低这些热门专业的开设条件。
用市场经济的理论很容易理解,这些专业热过,所以对于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于是乎,报!对于院校,这些专业热过,于是乎,开!而且越差的大学,开的越猛。殊不知,热与否是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就业好才会导致专业热,但是就业好的这种前景是无限扩张的吗?这个就业好所映射的需求高,也有上限和天花板的,你认知一个专业是热门,必然是经过了最起码1-2年的供不应求,等到你选择了这个热门专业,进修了四年之后,你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已经招收了最起码6年的毕业生的行业,就算这个行业还没有饱和,那么其必然也是优中选优,选拔条件逐年增高。这很符合二八法则,不仅限于质量,也跟时间有关,行业发展的最早的20%的人,只要坚持下来,基本上都会变成这个行业的基础和中坚,然后再加入的人就只能拼质量了,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状就是现在我们的各大院校为了抢生源,无论之前是干嘛的,都敢开设几乎所有专业,甚至是没有教材、没有师资都敢开,这样的四年孩子学到了什么?盲目从众追热,只能导致撞车。
这是热门专业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当然也有其他。比如稀土工程专业,毕业生很快被企业抢购一空,尤其是信息传播发达的当下,该专业很容易被家长”口口相传”变为热门专业,于是大家蜂拥而至,可是我有必要提醒一下诸位家长,稀土材料的确热,但是这个行业在我国现在还处以一个非常基础的起步阶段,相关社会需求还不是很大,但是研究院所需求量又有限,可是部分高校过分强调与市场接轨,过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蜂拥而上开设,不顾自身能力和教育发展规律,以至于许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而各校盲目设置、“哄抢”热门专业造成的后果是同类毕业生的严重过剩。
我并非一味否定热门,也不是说大家都不能报,只是建议选专业切莫盲目紧追”热门“,而是真正考察一下该专业的背景,专业与学校的关系,该院校是否具备开设该热门专业的能力和资源配备,同时考察一下自身,是否能够对该热门产生兴趣,进而学好,还是二八法则,只要你能够学到这个专业的前20%,永远都是企业和单位抢的对象,因为用人单位很精明,他需要的永远是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人,而非你的名头。如果选择了一个自己完全没有兴趣的专业,就算你学的专业的世界顶级,你的学校是世界顶级,但是你的水平是世界末级,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高考选专业误区之三:名校专业最好
中国人自古有句俗话“一俊遮百丑”,但是现今社会越来越细分化,你俊的部分如果恰好不是我所需要的,而我所需要的你恰好不那么优秀,那么你在我心目中就是“丑”的。
和上大学考专业一样,现在有一种思想说是宁上北大扫地,也对北航嫌弃,这种思想虽然太过夸张,不是十分大众,但是所映射的是一些家长和我们之前所述的一分都不浪费类似,宁愿上一个好学校。其实大家沉静下来仔细想一下就很容易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大家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北大是好,非常好,但是是不是他的所有的好都是我想要的呢?
拿化学专业举例,比如我自己,完全不是一个科研人员的思路,也对做科学家没有兴趣,那么我加入化学系如果一条道走到黑就容易产生悲剧,因为北大化学系所研究的东西偏于理论。好在我跳出来了,因为我明白自己选择北大的目的是感受这个学校,通过学校的平台锻炼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它能让我有一些独特的机会去了解一些我在别的学校了解不到的资讯和信息。所以说,如果您报的想法是出国,选择北大化学系是非常好的,出国比例一直在70%左右,如果您是打算用学校的牌子,而和专业无关,出了校门就打算转行,那么选择北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且您要在学校做好转行的准备。但是如果您想学习一门“化学手艺”,这个时候我就不建议您看北大的牌子而报了,化工方面还真的不如天大更好。对北大化学系而言,各方面都很“俊”,但是对于工科的”手艺“方面,就可以说是“丑”了,所以说一俊遮百丑是有条件的,您的目标正好是在“俊”的方面时候,自然光环越多越好,反之很难被一俊遮住。
反过来说,也有的家长单凭学校的名字较“丑”就认为它各种不好,这也可能耽误了自己孩子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比如农大,具有20多个全国最顶尖的专业,但是因为“农业”两个字,连累了它给很多家长造成了“每天和泥土打交道”、“种花种草”等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感觉,再比如但凡叫“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联想到远在戈壁、沙漠,各种艰苦等等,再或者一个学校最开始的时候名字没起好,就让人各种看不上,比如北京钢铁学院,招生一直不佳,但改为北京科技大学之后,招生分数逐年攀高,现在也是一所不错的大学。再比如说,上海理工大学,学校真的很一般,但是热动专业在全国top10,还是非常好的,再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北京都不招生,但是信用管理专业年年就业率100%,基本都被工行、新华信等企业招走,所以以貌取人也是要不得的。
选择院校和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家长的一个纠结点,如果我们成绩足够牛,当然是选择牛校的牛专业,但是当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在做决策,其实俊和丑是相对立而又可以互相转化的一对矛盾。选择不同,自然认知也就不同,所以本文的目的是提醒您莫要盲目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