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年制中医学专业
七年本硕连读,学制七年,授予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学位,文理兼收。 入学一年后分流至七年制中医学、七年制中医学(中医骨伤方向)、七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学习。 1. 培养目标 在“博学人文、强化经典、拓展基础、提升技能”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及现代医学知识,具有扎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从事中医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达到硕士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人才。 2.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中药学、方剂学、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内经选读、中医各家学说、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基础化学(含医化)、医古文、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西医诊断学、药理学、实验中医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西医妇科学、中西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眼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康复学、中医伤科学、临床技能实训、医学统计学、科研思路和方法、临床专业方向课等。 3. 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诊疗技能,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中医,富于创新精神,具有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学研究的能力,中医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达到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高级复合型中医人才,能够适应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4. 专业特色 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已创办11年,办学条件坚实、经验丰富,所培养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突出的专业优势,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良好。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及现代医学知识,具备独立开展中医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具有一定的中医教学研究水平,毕业后不仅能开展中医临床医疗工作,且可进行中医科研与教学,成为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5. 就业方向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等中医院校、各级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等。
中医学专业
大学本科,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入学一年后分流至中医学、中医学(中医骨伤方向)、中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学习。 1. 培养目标 在“博学人文、强化经典、拓展基础、提升技能”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专业学习及师承教育,使学生具有宽厚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能较熟练掌握临床诊疗技能,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方法,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各科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 2.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温病学、伤寒学、内经选读、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妇科学、中西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康复医学、眼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伤科学、临床技能实训等。 3. 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及实验能力,系统掌握中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中西医诊疗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知识与技能,独立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并能进行常见急危重症的初步诊断与处理。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中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坚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 4. 专业特色 中医学专业是1958年建校之初,我校创办最早的专业之一,经过54年的建设与发展,具备了雄厚的办学条件,为福建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及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中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较熟练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对中医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一定的独立诊疗能力,并熟悉现代医学的诊疗常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5. 就业方向 各级各类医院、医药院校、医药公司及卫生行政部门等医药相关单位。
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可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西医执照)。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系统扎实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技能及中医基础知识,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一定科研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培养面向基层的实践性,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医疗市场变化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医学影像学专业(闽台合作项目)
医学影像学专业(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合办),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理学基础知识,医学,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及医学影像学技术操作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介入放射学,医学成像技术及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医学影像技术学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具有一定医疗器械研发潜能的应用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
本硕连读,学制七年,授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 专业概况 针灸推拿学专业隶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医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级电生理实验室及)针灸推拿学硕、博士学位授权点。现依托《经络腧穴学》国家级双语课程建设及针灸学、刺法灸法学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以创新观念为先导,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的办学理念。 培养目标 按照“七年一贯、本硕融通,拓宽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要求。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并拥有坚实的临床诊疗能力,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一定西医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康复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中西医基础理论、中西医诊断学、中西医内科学、中医经典、人体解剖学、康复医学概论、神经病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等。 就业方向 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医学科研院所等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康复的临床、科研或教学工作。随着国际针灸热的方兴未艾,本专业将有更广泛的国外就业前景。
针灸推拿专业
大学本科,学制五年,授以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按照“夯实基础,注重素质,加强实践,面向临床”的培养要求,培养能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针灸推拿气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西医学知识和专业外语能力,能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中医针灸推拿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中西医基础理论、中西医诊断学、中西医内科学、中医经典、人体解剖学、康复医学概论、神经病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医学科研院所等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康复的临床、科研或教学工作。随着国际针灸热的方兴未艾,本专业将有更广泛的就业前景。
针灸推拿学(中医美容方向)专业
大学本科,入学一年后由针灸推拿学分流;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及技能,掌握美容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从事中医和美容医学临床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解剖学、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基础、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中医内科、西医内科、中西妇科学、中西儿科学、中西外科学、医学美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药物学、美容化妆品学、美容营养学、医学美容技术、中医美容学、化妆与形象设计、医学美容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 各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医学科研机构从事中医及美容医学临床、科研工作,以及在高端专业美容机构从事美容技术及管理工作。
七年本硕连读,入学一年后由七年制中医学分流;学制七年,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文理兼收。 专业概况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骨伤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省级教学名师。本专业拥有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首批福建省“211”工程建设项目、首批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临床教学基地遍布省内外各大医院二十余家,骨科床位数达6000多张。近5年,学生就业率达100%。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攻读本校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中医骨伤医学知识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及一定发展潜力,具备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体育、英语、高等数学、物理学(含医用物理学)、基础化学(含医化)、计算机学、医用生物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寄生虫、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药理学、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学、骨伤科实验研究、骨伤科生物力学研究、中西医内科学、中西医外科学、中医骨伤学、骨伤科X线诊断学、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骨科手术学、创伤急救学、中医妇科学(含西妇)、中医儿科学(含西儿)、眼耳鼻喉科、针灸学、骨病临床研究、损伤临床研究等。 就业方向 各级各类医院、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
临床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专业
大学本科,入学一年后由临床医学分流;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专业概况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内外二十余家三甲医院的教学基地,60多名高级职称的教授、主任医师负责承担骨科专业课程及临床教学,骨科床位数达6000多张。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力强,深受医院青睐,就业前景好。学生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攻读本校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骨科医学知识技能,具备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骨科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纲要、基础、概论、原理、计算机、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体育、英语、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骨科局部解剖学、诊断学、中医学、骨影像诊断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骨科学总论、骨与关节损伤学、软组织损伤学、骨病学、骨科手术学、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创伤急救学、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临床骨科康复学、公共艺术、骨科用药技术、精神病学、传染病学。 就业方向 各级各类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医药院校及医药公司等医药相关单位。
大学本科,入学一年后由中医学分流;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专业概况 本专业为全国首创,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科、硕士、博士专业齐全。1981年创办以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及省部级重要课题,为国内外输送了大量优秀的骨伤科专业技术人才。本科生毕业后可继续留校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中医骨伤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实用型中医骨伤科学人才。 主要课程 英语、计算机、体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伤寒、金匮要略、黄帝内经、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骨X线诊断学、中西医骨伤科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骨科手术学、骨伤康复练功法、骨伤内伤学、骨伤科推拿手法、人体解剖学、骨伤局部解剖学、创伤急救、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西医诊断学、中西医内科学、中西医外科学、中西医妇科学、中西医儿科学、针灸学、卫生法规、公共艺术课、医用生物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 就业方向 各级各类医院、医药公司、卫生行政部门及医药院校等医药相关单位。 护理学专业 大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西医护理学和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护理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健康评估、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医临床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精神心理护理、社区护理学、针灸推拿学等。 专业特色 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品学兼优者有机会赴芬兰、瑞典、丹麦等国家留学,以及到台湾地区和国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就业率100%。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医学院校从事临床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专业
1. 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熟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2. 主干课程: 中医内科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预防医学概论、逻辑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医学信息学、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学、财务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与立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医疗品质管理学、医疗行销管理学、卫生管理统计学、医院组织与管理、医院规划与设计、药事管理学、医学伦理学 3. 专业特色与优势: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专业创办已11年,积累了坚实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知识优势,该专业人才市场紧缺,就业形势良好。从2010级开始,我校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借鉴并吸纳台湾较成熟的卫生管理类课程体系,提高办学水平。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熟悉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掌握现代管理学理论和技能,能对公共事业管理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改进和实施。 4. 就业方向: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医院、防疫站、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及保险公司、药业公司等大中型企业。 1. 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我国的法律法规;熟悉现代管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医疗机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监督和法律服务工作。 2. 主干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司法文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国际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卫生法学与政策、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 3. 专业特色与优势: 近年来,医药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诊疗过程中的摩擦也在不断增加,医患冲突渐多,但在整个卫生领域里,懂医学、通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都极为缺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事法律方向)正是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挥自身优势,为了填补医事法学领域内的人才培养空白而设立的,在省内属于首创,在国内也属于领先地位。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比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能正确地运用国家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本专业创办已7年,具备了扎实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知识优势,就业形势良好,2010年6月首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8.15%。2011年6月第二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6.00%。 4. 就业方向: 各级医疗机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 公共事业管理(健康保险方向)专业 1. 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经济学、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现代管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商业保险机构从事健康保险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厅、局等从事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实务工作,在各级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从事医疗保险运作和管理工作。 2.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语、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学、卫生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保险学原理、保险法、保险精算学、社会保险学、医疗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核保与理赔、医保市场调查与预测等。 3. 专业特色与优势: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会需要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保险学、医疗保险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熟悉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熟练阅读医疗文书;具备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实务工作能力。目前我省公共事业管理(健康保险方向)的本科教育迄今仍是空白,这显然满足不了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就业前景看好。 4. 就业方向: 商业保险机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厅、局 ;各级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高等院校 ;健康保险研究单位;
1. 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中医学、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各级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教育所、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等单位,从事心理疾病的诊治及临床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等工作。 2. 主干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精神药理学、心理学史、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评估学、中医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心身医学概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3. 专业特色与优势: 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专业创办已8年,积累了坚实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知识优势。拥有医师资格证和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心理医生,在全省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身疾病等诊治工作,是当代社会医疗机构中的紧缺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系统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实用技术;熟悉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具备中医师执业资格兼备从事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能力。 4. 就业方向: 各级医疗卫生、心理健康教育所、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测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
1. 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现代管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一定的中西医学知识;拥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能力。在卫生、文教、企事业等行政或科研单位从事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 2. 主干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信息组织与检索、C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医学信息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SPSS统计软件、英语、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等。 3. 专业特色与优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大,就业领域广阔,特别是近年企事业包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和需要,毕业生倍受社会欢迎。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掌握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技术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中西医学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分析研究和开发应用的能力;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基础;熟练掌握英语及专业外语,可进行涉外业务活动。另外,为了满足市场对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专业在教学计划设计上安排一学年的实习时间,学生通过实习训练,更加熟练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技能,做到学以致用。 4. 就业方向: 各级卫生管理机构、医疗科研机构、大型医药企业、医药院校、图书馆、新闻出版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和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研究利用等工作。
大学本科,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专业介绍 康复医学是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伤、病、残人士的生存质量和帮助患者重返社会为目的的专业。专业按照临床医学大类培养,以前期趋同临床各科知识,后期分化为康复医学知识的培养模式,培养能对临床上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独立进行临床诊疗、康复机能评价和康复治疗的临床康复医学人才。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从事临床疾病诊疗、功能障碍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临床康复医学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团队骨干教师曾在美国Thomas Jefferson 大学康复医学系、纽约大学Rusk康复研究中心、美国三藩市州立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城市中心大学、德国MEDICAL PARK、香港麦理浩康复医院访问交流、进修及攻读学位,为学生培养、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专业特色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增设康复相关课程 按照临床医学各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同时,增设康复医学知识教学和实践课程,如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临床疾病康复学等。 2.拥有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基地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研究所面积1300平方米,拥有福建省与教育部共建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技术三级实验室、福建省运动功能康复重点实验室。 3.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为1:2。实训条件居国内领先地位,是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课程内容 根据临床执业医师和临床康复医师培训要求,制定临床医学康复方向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科目。
工作范畴 临床医学(康复方向)本科毕业生,能够为临床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临床诊疗;对疾病及其可能发生的功能障碍提供健康宣传教育;并组织康复医学团队对上述疾病发生的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就业方向及前景 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接近14亿;国际上,康复医师占人口的比例在4/10万人口。按此比例我国康复医师的人数应该是6万左右,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以及国家卫生部规定各省二级医院必须独立设置临床康复科的要求,这一数值将会快速增加;而目前我省乃至我国各级医院几乎没有正规的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专业)的执业医师。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 毕业生就业面向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健康复机构和体育运动机构等多个层次,从事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老年病康复、慢性病康复等康复医疗,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专业
大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介绍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主要是通过手法治疗辅以物理设备来帮助恢复人体各项功能的专业,主要分为徒手治疗(Mannual)、运动疗法(Movement)和理疗(Modality)。物理治疗以推广身心健康、预防及治疗功能障碍为目标,促进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较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及常用的功能评定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较强的创新和物理治疗实践技能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师资力量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团队骨干教师曾在美国Thomas Jefferson 大学康复医学系、纽约大学Rusk康复研究中心、美国三藩市州立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城市中心大学、德国MEDICAL PARK、香港麦理浩康复医院访问交流、进修及攻读学位,为学生培养、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专业特色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均与国际接轨 我校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开设物理治疗学专业的院校之一,与美国、丹麦、德国及日本等国内外知名康复机构建立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该专业是福建省与港澳高校建立闽港澳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合作项目。 2.拥有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基地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和附属康复医院是培养我省康复人才的重要教学和临床基地。附属康复医院作为国家临床康复重点专科医院,分设康复评定部、治疗部和住院部,包括神经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脊柱疾病康复和综合康复等。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研究所面积1300平方米,拥有福建省与教育部共建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技术三级实验室、福建省运动功能康复重点实验室。 3.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为1:2。实训条件居国内领先地位,是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注重培养学生传统康复技能 作为中医药院校开设的物理治疗学专业,注重针灸、推拿、功法等传统康复技能的培养。 课程内容 根据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的标准,制定物理治疗学教学计划及专业科目。
工作范畴 物理治疗师的服务对象为患有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各方面功能障碍的人士。物理治疗师负责功能评定,并提供最佳的物理治疗,较常用的治疗技术有: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电疗、水疗、牵引治疗和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方法。另外,物理治疗师还向社会推广各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就业方向及前景 毕业生就业面向各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老年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健康复机构和体育运动机构,从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心肺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等的物理治疗,运动保健与评定,康复治疗的教学和研究等工作。 据中国康复医学会2009年调查,全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过1.4万人,平均1人/10万人口,其中物理治疗师仅5000人,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WCPT(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101个会员国平均拥有物理治疗师数量为8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因此,物理治疗师的需求与日俱增,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专业 大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介绍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是利用有意义的活动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同时配合他们生活方面的各种需要,协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上的功能,并重返家庭、社会和工作岗位。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作业治疗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作业治疗师。同时,注重培养作业治疗师临床工作的思路和技巧,能将作业治疗评定方法和各项作业治疗操作技术在人、环境、作业层面熟练运用。 师资力量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团队骨干教师曾在美国Thomas Jefferson 大学康复医学系、纽约大学Rusk康复研究中心、美国三藩市州立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城市中心大学、德国MEDICAL PARK、香港麦理浩康复医院访问交流、进修及攻读学位,为学生培养、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专业特色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均与国际接轨 我校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开设作业治疗学专业的院校之一,根据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的标准,制定作业治疗学教学计划及设置专业科目。该专业是福建省与港澳高校建立闽港澳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合作项目。 2.拥有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基地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和附属康复医院是培养我省康复人才的重要教学和临床基地。附属康复医院作为国家临床康复重点专科医院,分设康复评定部、治疗部和住院部,包括神经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脊柱疾病康复和综合康复等。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研究所面积1300平方米,拥有福建省与教育部共建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技术三级实验室、福建省运动功能康复重点实验室。 3.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为1:2。实训条件居国内领先地位,是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课程内容 根据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的标准,制定作业治疗学教学计划及专业科目。
就业方向及前景 毕业生就业面向各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老年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健康复机构和体育运动机构,从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心肺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等的临床作业治疗,以及康复医学院校、研究所的教学和研究等工作。 据中国康复医学会2009年调查,全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过1.4万人,平均1人/10万人口,其中作业治疗师仅2400人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作业治疗师人数为19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因此,作业治疗师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