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74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过关秘笈 > 正文内容

名家指导自主招生联考:跟着出题策略走

作者:  时间: 2017-05-21

2011年自主招生可谓是前无古人了,八成高校结成联盟,弄的考生们也有些混淆,无论是否联考,考生们最终都要通过考试才行,那么到底2011年自主招生如何复习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给参加2011年自主招生联考的考生们的建议吧!

  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各“联盟”统考和非“联盟”高校的测试,正日益向应届高三生逼近。

  虽然各高校招办人士强调每年题目绝不雷同,考生不必、也无法复习备考。不少考生也觉得复习没有思路,手足无措。

  然而,古人云:“学之道在于‘悟’”“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致胜。故水无恒行,兵无常势。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只要我们抓住考题中“隐藏”的规律这个“敌人”,以变制变,取胜并非遥不可即。

  为此,本期周刊推出《“名家给力‘被联考生’”特别策划》,特邀有多年自主招生辅导经验的高中名校名师、学科带头人为考生总结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并作深度解析,“强力”支招“被联考生”们。

    英语攻略

  掌握备考ABC  避开典型误区

  A。莫把大把时间浪费在阅读理解上


  根据每年考生的反映,最难的部分集中在阅读理解,以致于考生据此经验在备考中把大量时间用于阅读理解做题的狂轰滥炸中。有多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辅导经验的专家、原上外附中英语教师胡迦则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复习误区。

  根据对比题型和得分配置,英语阅读理解题在大多数高校自招考试中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分数比例并不是很高,这就决定了最起码在做不出题的前提下就可以有猜对选项的可能。很多考生在英语方面复习很长一段时间后感觉收效不大,正是因为考生错误认为仅靠做大量的模拟考题就能提高应试能力从而导致了语言积累甚少。纵观历年考题,阅读理解部分涉及了金融危机、经济改革、法律道德、生物医学、教育发展、语言文化、社会价值、宗教习俗和计算机网络很多主题,而且往往取材于很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报刊如《经济学人》、《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国家地理杂志》。

  胡迦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以一个主题为主线,集中强攻模拟试题,并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最新延伸阅读材料,积累同一主题的相关共性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西方社会对这些主题的不同见解,通过精读、精记、精练达到熟悉阅读主题、掌握不同主题涉及的常用词汇、突破解析阅读常考主题提醒的能力。

  比如说,在阅读中出现了Golden Rule,这个短语可以解释为“金科玉律”,但考生如果追溯下出处,就可以了解到这个短语源自《圣经》,意为“你们愿意人如何带你们,你们也要如何待人”,就是为人准则的意思,而派生出来则有Brazen Rule,表示“厚颜无耻”。如果阅读的主题是商业道德或商业欺诈,那么在平时复习中所积累的知识就能轻松地脱颖而出。

  又如,很多考生认为,在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教育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而且平时中学课堂在公开课或者课外作业中经常以电脑为辅助手段,在很多英语原文阅读材料中却发现:当今西方教育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电脑过多占据基础教学时间是持否定态度的,那就可以基本得出一个概论:在此类“电脑在教学中作用的阅读理解题”中往往作者是持反对或批评态度的;而考生则往往在实战中错误地选择作者对此持有赞同肯定态度。

  胡迦特别强调,自主招生英语考试阅读理解成功的关键一定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并结合归类主题性模拟试题,来积极扩展词汇,提高疑难长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善于利用命题的题干中有效信息。按图索骥找到原文重点内容,巧用上、下文语境线索推导陌生词汇的确切意思,从而真正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猜题能力。

  B。作文突出已掌握句式词汇和个人观点

  对于自招考试英语部分的作文部分,胡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自招考试的英语作文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整卷成败,除了复旦大学“千分考”以选择题型考查外,其他高校的自招考试几乎都有英语作文的题型。

  胡迦凭借多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辅导经验归纳了一下高分作文突破攻略,首先考生必须在动手写作之前牢记六字真经“多背诵多模仿”,由于大多数考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追求考试高分而疏于平时积累,因此在作文部分往往会觉得无从入手或者是汉语的思辨观点无法正确以英语表现出来。胡迦老师建议考生们,在准备过程中要把近几年大学四、六级考试的全真题范文和雅思应用文范文好好背诵,要注意简单句中词汇的精准运用和句式结构的组合,然后按照新的模拟命题,把已掌握的句式词汇结合自己观点套用进去。

  值得提醒的是,很多考生背诵了一些含金量很低的模板作文,误以为套用上去就能“搞定”作文,结果加之自己本身在考试中所犯的语法、词汇等低级错误,得分是“惨不忍睹”。其次考生有一个事倍功半的应考准备方法,就是在阅读理解的模拟试题中,有意识地关注不同主题文章的全篇主题句、段落主题句、全篇结论句、观点分层句、自然过渡句、例举对比句和名言引用句等,尤其是历年四、六级和雅思考试全真题中的此类经典疑难例句,对句子精确分析句子成分,侧重记忆所出现的高频词汇,并且最好能通过把例句转译汉语以后,再把汉语翻译还原成原句。在历年的自招考试辅导中,胡迦认为,这个办法是解决提升作文中写作能力并同时有效提高词汇量、提升翻译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此基础上,考生要对各类阅读主题进行模仿写作,面要广一些,思维要开拓些,对2011年的各校自招考试可以尝试写作:选秀热、医生对病人实施安乐死、身边的微博等热点话题。

  C。死记硬背词汇不可取

  在自招考试英语环节,胡迦认为,考生要切忌拿四、六级甚至专四、专八的词汇手册死记硬背,在考试中绝对不是要考难词偏词,而是要考查很多基本词汇的深度,也就是对词汇的深刻理解,包括形似词辨析、近义词辨析、同义词转换、固定搭配使用等。很多对高阶词汇倒背如流的考生一看到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就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单词在实践中的运用规律提炼出来。所以胡迦老师在前面特别强调要对很多阅读主题中的经典例句深刻分析,以实践中的积累从容应对自招考试。

  对于高一、高二未来要参加自招考试的学生们,胡迦特别希望,他们能够多看看英语报刊、时尚杂志、多听听CNN、BBC、VOA,充分领略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在趣味和实用中备考。

  数学攻略

  从命题特色出发,寻找备考大方向

  不少学生都觉得在数学复习上没有思路,抓不到重点,对此,本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骨干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剑华(化名)为大家支招,从命题特色出发,解析备考大方向。

  掌握命题特色:“六化”趋势值得关注

  一般而言,数学试卷会积累前几年的成功经验,在设计上更为成熟,体现“坚持整体稳定、适度改革创新”的原则,力求立足数学本质,强调数学基础,注重思维方法,突出数学能力,传承中折射创新,平和中不乏亮点。纵观近年来的出题策略,主要可以总结出“六化”趋势:数学化、初等化、综合化、创新化、开放化、课题化。出题者在命题时会合理调控综合程度,避免出现高考中常见的知识点。

  此外,数学自主招生: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具体就是:突出数学知识主干,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立意创新,但又朴实无华。同时,命题者也注重对考生数学本质理解的考查,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理性思维的考查,注重对新增内容的考查,注重对考生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和潜能的考查。如:多项式理论、高次方程的韦达定理、二项式定理、简单的微积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复数的运算及几何意义等都是上海考生要特别关注的。如想在数学上取得高分,剑华老师特别强调上海考生务必要补上导数的简单应用这一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备考建议:掌握4招,悟出“学之道”
  1.重视基础,加强学习与研究,明确复习要求与层次,认真研究近三年的各地自主招生试题,尽量多看一点数学杂志,如:《数学通讯》、《数理天地》等,《精练与博览》中也有一些很好的文章,值得考生研究学习。

  2.提高数学学科素质,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一方面,抓好基础,既能保证考试中占7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考题让人无法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把局部知识组织、整合成整体。这种综合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按主题的整合,比如图像变换,涉及到初中二次函数中的平移,高中函数奇偶性、反函数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三角中的伸缩变换,向量中的图形平移,这就要把它们整合起来,研究其通性,并拓展到各类函数与图像、方程与曲线中去;二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分支联通,比如函数的最值,涉及到代数、平面三角与几何的有关知识,产生最值的背景又可能与代数、三角、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解析几何相联系;三是各知识块之间的交汇与融合,比如函数、数列、不等式,它们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三块,综合复习时则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学,而不是分成几块,研究函数时以不等式为工具,讨论不等式时运用函数的性质,数列可以从离散的角度刻画函数,也可以视为特殊的函数,从而使三者构成自然联系。向量与导数的加入,不仅可以提供综合背景,也可以提供综合解题方法。

  4.进行有效的精练,要选择有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和探究性的试题练习,真正做到由题及类,触类旁通。题不在多,有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常看看过去做过的题,多思考手中的题。提高理解和运算能力。以简缩思维解题,直接抓住本质;甚至无须动笔,大大节约时间;勤于思考,善于概括,获得“生成性知识”。

  所谓“学之道在于‘悟’”,即是指:理解要通过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才能达到。正所谓“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致胜。故水无恒行,兵无常势。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

  高中学校

  自招考试绝不是高三最重要的


  高校自主招生无疑是时下最热的焦点之一,但是不少高中老师却要对正在备战自主招生考的考生“泼冷水”、“降下温”。因为,在众多有经验的高三老师看来,自主招生绝不是高三学年最重要的事情,不要仅因为“热炒”就头脑发热,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所谓的自招考复习上,马虎对待校内的各项测试和作业,晚上只顾着研究偏题、怪题,甚至将上海版教材“丢”在一边,自学全国版的教科书。

  老师们提醒高三学生,除了自主招生考,“二模”也近在眼前。“二模”作为高三学生在高考前一次重要的阶段性考试,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二模”考的成绩和排名也能作为日后填报高考志愿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二模”考的重要性不亚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表示,自主招生考试较难准备,考生应关注课本,这样不仅可以备战自主招生考试,也可以有效地为你今后的高考打下基础。不论最后结果成功与否,每个学生都需要面对高考这个最重要的人生关口。

  [过来人视点]

  试卷与样卷有差异 时间分配易出问题

  “五校联考”:题型较新,部分超纲题有“提示”

  经历过今年初“五校联考”的不少同学都感觉试题的题型较新,但是整体有难度,题量也较大,特别是数学,不论文理科都感觉偏难。与此相反的是,考生普遍认为英语考试是最简单的,更有考生提前完成试卷。对于考前不少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试卷中是否会涉及上海教材没有的知识点,曾就读于交大附中的曹一鸣同学说基本上没有超纲的题目。而物理试卷中有一道“电容量”的题目,这是上海教材中未出现过的知识点,但在试题中给出了相应的公式,帮助同学们解题。此外,在物理试卷中也出现了“动量”这个上海教材中有,但是并不在上海高考考纲中的知识点。

  曾就读于交大附中的徐荟朋同学表示,语文难度不大,但题量较大,有些考生在考试结束时甚至作文只写到一半;数学试卷中的“离心率”等知识点也是上海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有同学表示,在数学考试中感觉不少题型较陌生,或是不曾做过,所以难以下手;英语试卷中有一题用中文概括英语全文的题型,比较新颖;而人文试卷中开放性的材料分析题较多,侧重考察学生们日常的积累,平时背诵的知识点基本用不上。

  此外,曹一鸣表示,正式的试卷与网上公布的样卷存在不少差异,正式试卷中的题量更大,导致不少同学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问题。同时,试卷中也出现了不少样卷中没有的试题。

  “千分考”:重视考查考生课外积累

  现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顾宇晴在年初参加了复旦大学的 “千分考”,她总结说:“千分考”就像一个十门学科的大会考,重视考生的基础知识,出题思路不追求深、专、精,侧重考查考生是否全面掌握了学科知识。以语文为例,重在考查考生的课外积累,会出现平时较少接触的繁体字、多音字等,同时,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句子的结构等也要注意积累。英语的难度略高于大学四级,难点是词汇。数学不同于奥数,还是以基础为主,由于全都是选择题,所以不会出现太复杂的计算,考生要用技巧来答题,这样也可以为自己留出足够多的时间。

  顾宇晴还强调,要在考前就给自己定一个考试策略。“千分考”由1000道选择题而得名,可见题量还是不小的。如何合理安排好做题的顺序也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建议考生先做自己的强项,如文科生可先做完文科的选择题再回头看理科的题目。总之,选自己最有把握的部分来答题,拿足该拿的分数,一分也不放过。

  大话复旦“千分考”

  顾俊瑶:语文:参考一下以往的题目进行准备。数学:没啥好准备的。英语:靠平时积累,无法突击(平时多积累点儿)。物理:我是加试物理的,故没怎么特别准备。化学:看一下以前的笔记。副科:温习高一、高二时的课本和笔记。

  沈思宇:笔试准备的时候,大部分看的都是生物、历史、地理,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班里无论什么课,所有人桌上都会摊着这类书了,其实这几门课在笔试里是最简单的,题量也不少,但花的时间是最少的,而且基本属于看过书就会做的那种。那个时候,每个班的学习委员都会搞出一大堆的复习资料,然后你还可以和别的班级的同学交流一下,那样你准备的资料就会很充分了。

  笔试的时候,我是从前往后做的,只是把英语放在最后做。语文出了好多文学常识的问题,像年代什么的,不背是根本不行的。数学看到需要计算的,那基本也就算了吧,想不出好的就放弃。

  夏正安:说实话,因为在高一、高二时完全没有意识到今后会面对自主招生笔试,所以以前学副科不是很认真,除了上课90%的听课效率,课外基本不会下多少工夫,没办法,只有靠考前突击复习了。我花了两天看完了朱光潜的《谈美书简》等经典著作,事后证明它帮我做对了一道题(从功利的角度看,不值,但作为文化积累,这绝对物超所值),其余的题目就靠语文底子了。数学、英语不用复习,也无法复习,全靠平时功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需要熟读课本,尤其像物理拓展课本上原子物理部分。历史,我借了历史班的复习材料,花两个晚自修快速读完,不求字字清晰,只需有个印象。政治比较简单,反正都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计算机把程序这块儿的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基本语句记一记就好了。

  笔试前,我制订了一个答题策略,即语、英、历、地、政、生、计先做(因为比较方便,不用大规模计算),物理、数学认真做(得分的地方),化学有时间再做(因为自己化学不好)。结果证明,化学很简单,却没时间做了,从而浪费很多送分题。前车之鉴,请大家别重蹈覆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