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65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最新试题 > 正文内容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08—2009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

作者:  时间: 2017-10-18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I卷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梦魇 比翼鸟 声名雀起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
B.养份 大副度 精兵简政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惋惜 荧光灯 开源节流 恨木不成梁,恨铁不成钢
D.稀疏 座上客 闲情逸志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B.这些优秀作品并没有在获奖后被束之高阁,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丰富文化市场,让本地群众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娱乐圈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暴”,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给世人再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 。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D.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有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利关系。但是科学家们对传统共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些科学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生物直接以另一生物为住所,甚至生活于其体内就是最常见的共生。但是很多生物学家却认为两种生物如果存在着一种生物化学关系,分享或产生酶、蛋白质、气体等其它化合物,那么它们也可以被视为共生生物。
按照传统理论,共生还分为内共生生物和外共生生物。生活在对方的细胞或身体组织里面(比如鞭毛虫的例子)的称为内共生。外共生生物是指其生活在另一生物的身体之上。除此以外,科学家还把共生分为偏利共生与寄生。偏利共生是说,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没有损失。寄生是说,一方获益,另一方却在获益中受害。
我们可以将生物共生关系形象地看作是进化的工具箱。比如,树木需要土壤提供养分,为此它们可以不断进化,进化出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系。但是,这种进化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土壤中的真菌本身具有从土壤深处汲取养分的能力,于是树木与真菌结合,双方形成共生关系,进化成为共生生物。这将比树木的单独进化要快的多,所以共生也是生物进化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人类也是一种共生生物。人的消化道里有无数的细菌与其它微生物。这些细菌可以分解消化道内物质,因为人类的消化系统本身是不能单独分解食物的。人类肠道的细菌将进入肠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各种酸性物质,然后经过肠道的蠕动把一些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在人类的共生关系中,人通过细菌消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而消化道(肠道)的细菌则通过人类获得稳定的食物供应。
在进一步对人类的共生现象研究中,科学家甚至还发现人造的抗生素可以大量杀死这种消化道共生细菌,可以降低消化道的消化能力。所以科学家们在试图通过对这些共生细菌的研究找到减肥良药。相关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这些共生细菌的帮助,老鼠即使用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喂养也会十分瘦弱。可见,对生物共生的研究会给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的改变和惊喜。
5.下列关于共生的定义及其分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共生是在两种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而这两种生物之间要有密切的接触。
B.共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有些科学家理解为“一个生物直接以另一生物为住所,甚至生活于其体内”,另外一些科学家对此持反对意见。
C.生活在对方的细胞或身体组织里面的称为内共生,生活在另一生物的身体之上称为外共生。
D.共生双方,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没有损失称为偏利共生。一方获益,另一方却在获益中受害则称为寄生。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树木和真菌作为共生生物自然建立共生关系。
B.树木和真菌的共生加快了树木的进化进程。
C.人与消化道内的细菌及微生物构成了共生关系。
D.科学家们对生物共生的研究会造福于我们人类。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共生是生物进化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人的共生现象也是人类进化
的结果。
B.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与其它微生物同为人体内的共生生物,从分类上看属于内共生生物。
C.人造的抗生素可以大量杀死人体消化道共生细菌,降低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因此多食这类抗生素有利于减肥。
D.如果老鼠即使用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喂养也会十分瘦弱,那么一定是因为它体内没有共生细菌的帮助。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合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梁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至老,朔且死时 ②不出,火且尽
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①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于前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方朔爱好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辨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
译文:
(2)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边疆)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阿房宫赋》)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师说》)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谒沈从文墓
叶蔚林
①出凤凰县城南门,沿一条简单公路前行约一公里半,过一道短桥便来到杜田村。沈从
文墓就在杜田村。
②杜田村背靠南华山,面临沱江水。村子百十户人家,木屋砖屋一字长蛇排列在山脚下,沿河一条长的青石板小路,联络着所有门户。河岸有竹丛,有垂柳,还有好些石榴树;若逢夏日石榴正开花,那是一团团火焰,耀人眼目。
③沈从文墓坐落在桥头山坡高处,算得上杜田村第一户居民。八十六级石阶曲折通向墓地,曲折的八十六级石阶,象征沈从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之路。
④沈从文墓实在算不上墓,没有墓亭、墓道且不说,甚至连个黄土坟包都没有。山壁下辟出一长条土坎地,中央埋下骨灰罐,上面再竖立一块不规则的五彩石便是一切。树还是新栽了一些,矮的是棕榈,高的是玉兰;玉兰还未长成,开花还得好几年,而地上已杂草丛生。当然,五彩石上还是有镌刻的。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手迹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沈从文妻姐张充和女士的诔文:
“不抑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⑤可是没有墓志铭,甚至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也没有。据说,沈从文生前曾对家人说过:“一个人或生或死,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沈从文没说。不好乱猜,但也不难猜到。
⑥据说,这块墓地是沈从文自己选定的。1982年夏初,沈从文终于回到魂牵梦绕、阔别近六十年的凤凰小城。沈从文在这块土地上流连复流连,发出孩童般的欢笑。某一天傍晚,沈从文散步来到杜田村,站在桥头上东张西望,心满意足地对家人说:“这个地方蛮好,真的好美哟!”
⑦不错,这里确实蛮好,好美的。美就美在眼前一河沱江水。水是豆绿色的,因为河底生满丝草,河水平静无波,只能从丝草的倒伏辨别河水的流向。河中有白鹅凫泅,悠然拨动红桨;有鲤鱼翻花,跃出水面。河斜斜远远的对岸青石埠头上,依然有使用棒棰的浣女。她们手中的棒棰击落时悄然无声,举起时却砰砰作响……
⑧沈从文一生爱水,以水为美。沈从文二十岁时就写道:“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比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与水分离。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后来沈从文又进一步写道:“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出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的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⑨沈从文的自我表白是朴素的、真实的。沈从文自己像水一般柔和,看来似乎特别脆弱,而且极容易就范,被纳入某种容器之中。但柔弱中却不乏坚韧,水滴石穿——煌煌巨著《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的完成便是明证。沈从文一生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为此,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嫉恨,受尽了委屈和排斥。然而沈从文无怨无悔,最终还是收获了美的果实,最终还是安眠在故乡至美的水边。这是许多伟人、名人难以享受到的。
⑩南华山长绿,沱江水长流。一派静谧中,我抚摸着沈从文的墓石,不由又想起他写的一句话:“美丽总是愁人的。”天边吹来一阵凉风,轻轻掀动我的头发,我无声叹息,好一阵沉吟……              (http://www.51985211.com)
14.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沈从文墓的特征,分点陈述并概括。(6分)

 

15.文章最后一段中有一句“美丽总是愁人的”,根据文意,请说说这句话的含意。(4分)

 

16.文章中第二段和第七段描写的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们的作用。
(6分)

 

17.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沈从文是怎样一个形象?(6分)

 

六、(15分)
18.仿照下面的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一部文化经典或文学名著,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要求能表现该作品的写作特点或揭示其主题。(4分)
《论语》——仁者的记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悔的人生。
(1)《 》——
(2)《 》——
19.根据2008年3月28日《中青报》记者唐永林对北京青年饶谨的一篇采访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5分)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看到西方媒体对我们的误解有多深。”3月25日,23岁的北京青年饶谨对记者说。
3月20日,饶谨创办了一个域名为anti-cnn.com(CNN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英文缩写,anti为“反对”、“抗议”)的网站,而标题则是:“西藏真相:西方媒体污蔑中国报道全记录”。域名与标题均揭示出网站的宗旨——收集、整理并发布西方主流媒体作恶的证据。
创办的冲动源于一次和现在旅居国外的朋友的聊天。“那以后我才知道,在我们眼里极少数人的打砸抢,经过西方媒体的报道,全成了另外一副样子。他们告诉我,在国外甚至麦当劳里尚不懂事的白人小女孩,也会挥着雪山狮子旗声援达赖。”
饶谨的帖子迅速被无数网友转载至其他论坛,很多志愿者以MSN签名、QQ群宣传网站。“5天来,网站的浏览量已经超过20万人。有两三百人希望做网站的志愿者,希望参与网站的材料整理、论坛管理和翻译工作;近2000人给我们提供了各种证据,网站上已经发布的只是经过我们严格核实的一小部分。”饶谨告诉记者。

 

20.下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标识。请你写一段话,简要介绍该标识的创意。(6分)
(不超过50个字)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引发我们的联想或感悟。
请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B 6.A 7.B
8.A通“娶”
9.C 10.B
11.(1)假使张仪、苏秦和我同生在当今时代,他们连一个掌故(掌管旧制旧例等故事)的上官都得不到,怎么敢期望做侍郎呢?(“使”“仆”“曾”“望”句意各占1分)
(2)把这件事告诉了汉武帝,武帝亲自到那里观看。问身边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晓经学的人,没有一个人能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以闻”、“临视”“通”“莫”句意各占1分)
12.(1)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反衬,1分;分析,1分)
(2)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到不平的忧郁。(“悲哀”2分,“忧郁”2分。)
13.(1)金就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架梁之椽,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1)简朴(朴素):没有墓亭、墓道,没有墓志铭,甚至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也没有;
(2)简单:一块不规则的五彩石上镌刻的是沈从文自己手迹,背面是沈从文妻姐张充和女士的诔文。
(3)坐落高处(意义深远):曲折的八十六级石阶,象征沈从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之路。(每点2分)
15.沈从文一生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2分)为此,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嫉恨,受尽了委屈和排斥。(2分)
16.(1)第2段景物介绍当地环境,安静而又美丽(1分),为下文沈从文墓的朴素美丽做铺垫(1分)。第7段有关水的景物描写优美如画(1分),在文中承上启下(1分),为上文沈从文选定这块墓地找到了依据(1分);引起下文“沈从文一生爱水,以水为美”。(1分)
17.沈从文一生爱水(1分),一生都在追求美(1分),受尽了委屈和排斥却无怨无悔,柔弱而又坚韧,朴素而不张扬(2分);他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对工作渴望,超越普通人的得失,热情洋溢的追求理想(2分)。
18.参考示例:(1)《庄子》——哲学的天籁;(2)《红楼梦》——失去的大观园;(3)《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4)《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5)《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谈;
评分标准: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仿用句式、文学常识。写出“《 》——( )的( )”这种结构类型给2分;能表现“一部文学名著与一部文化经典”写作特点或揭示其主题给2分;若形式、内容均符合要求但两句话都写“文学名著”或都写“文化经典”只给2分。
19.外媒(西方媒体)歪曲拉萨(西藏)事件,中国网民自发反击
评分标准:外媒(西方媒体)(1分),歪曲(1分),拉萨(西藏)事件(1分),中国网民(1分)反击(1分)。
20.参考答案:心心相扣的心形,象征志愿者与运动员及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所有宾客心连着心,用心服务、奉献爱心,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光彩;舞动的人形,展现了志愿者以奉献为乐的志愿者的精神。志原者真挚的笑容、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行为将唤起每一位奥运会参与者的心灵共鸣。(示考虑字数)
评分标准:此题考查句式转换题中的图文转换,要求首行看懂标识内容,而后再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加以介绍。答出心心相扣的心形,得2分,答出舞动的人形,得2分,语句表达准确生动,得2分。
21.【作文导写】本次作文审题主要集中在“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话上,既然出题者已经界定了这句话是名言,那么考生就该要在这句的内涵上狠下功夫,仔细琢磨。因为,有些材料,特别是寓言和名言型材料,其含义常常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行,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涵义。
“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两个分句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的人生追求,鄙视浮跳轻率的人生选择。故此,下面的立意可以推荐:其一,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其二,把所给材料理解成人生的旅程问题,先在地面上步行,后才有空中的舞蹈,拟出《旅程》的题目。其三,把“贴在地面步行”界定为安于平凡的人生态度,把“在云端跳舞”界定为追求伟大的人生目标,拟制出《平凡与伟大》的题目。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