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66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最新试题 > 正文内容

语文高考复习专题:浙江省温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卷语文

作者:  时间: 2017-10-18

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曳(yì) 避讳(huì) 垂涎三尺(xián) 长歌当哭(dàng)
B.怯懦(qiè) 框架(kuàng) 鳞次栉比(zhì) 斐然成章(fěi)
C.攒钱(zǎn) 马厩(jiù) 咎由自取(jiù) 受益匪浅(fēi)
D.桑梓(zǐ) 聒噪(guā) 海市蜃楼(shèn) 衣冠楚楚(guān)
2.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
B.凭心而论,姚明的球技在NBA球员中还不能算最好,但他的不懈努力及在篮板、助攻方面的进步却是球迷们有目共睹的。
C.周杰伦以他的正面健康的形象、出色的音乐禀赋,迅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被誉为新一代娱乐天王,拥有不计其数的铁竿粉丝。
D.2008年,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摧城拨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有过的惨淡出身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胡锦涛总书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报告,回忆了三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B.即将实施的燃油税制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正原则,它利用税收杠杆引导燃油消费者 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于国于民都是利大于弊。
C.无良知的媒体对新闻的不实的报道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某些道听途说和一面之词大做文章;还有一种干脆编造谎言,无事生非。
D.《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说的是中国工程院6位院士给居民将口腔卫生的室,有人质疑:杀鸡焉用牛刀?办这个事儿有个牙科医生足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部委出新规:如果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将提起跨国诉讼并沟通协商,坚决维护中方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B.我们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的优异成绩,靠的是全体同学团结协作、不畏强手、努力拼搏取得的。
C.外界原本以为由吴淑贞操盘的扁家洗钱案,并没有动到陈水扁那一边的亲戚,现在显示,实情可能并非如此,洗钱案牵扯出来的人可能远超出外界预期。
D.这个超市不大,可里面的东西真不少,货架上生活用品、床上用品、厨房用品甚至时令水果琳琅满目,可说是品种齐全,数量充足。
5. 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联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___________。
①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②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③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⑤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6.先指出表格中不能充当相关修辞手法的例句的一项;然后为它写一句正确的,要求能体现原例句本意。(4分)
修辞手法 例句
夸张 A.他紧张极了,大气都不敢出,心脏激烈地跳动着,仿佛就要蹦出嗓子眼了。
比喻 B.这篇文章写得很差,就像小学生作文一样。
反复 C.要冷静,要冷静,我在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
比拟 D.中国足球,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才能有出息啊?
例句不当的一项是:________
改写后正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语段表述有多处不妥,请在不改变其原意的基础上,重新写一段,要求用词准确得体,表达简明扼要,不超过35字。(5 分)
张老师对改作业情有独钟,对我们作业中的错误,事无巨细,都能准确地看出来,一个都不会漏过,对他的这种做法和能力,我们是褒奖有加的。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我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拨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陆游的“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迁流。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以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8.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和落墨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B.名句之所以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景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10.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11.作者以前读不懂《己亥杂诗》第八十首,现在读懂了。请根据原文说说其读懂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殷红
(1)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萧瑟的秋风疲惫地打着漩涡游走,卷来远处教堂的钟声。那位年轻的农妇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默默祈祷,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诚的神情定格在暮色将临的静谧里。
(2)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车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米勒的光阴。
(3)米勒的画笔锁住了那个秋日的神圣,他欣喜的把这副画拿给亲友看,说:“这是祈祷钟声。”接着他高兴的补充道:“喂,你听到钟声了吧?”
(4)“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如是说。他同情革命,却没有像库尔贝那样投入革命的行列;他同情农民,但又绝不能像德拉克罗瓦那样把农民引向战争。他只好用人各有命的宿命思想,把自己的无奈铭刻在画布上。
(5)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的很瘦很长。
(6)一八八九年,当那些欧美收藏家聚集在斯克里坦家,争相观看被拍卖的米勒的杰作《晚钟》,而我们那位边走边画的“行吟诗人”,却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十四年了。
(7)虽然他最初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坚信它是一幅旷世杰作,但实际上那时他被人嘲笑成大字不识的乡巴佬,他的画即使白送人也会遭到拒绝。早年丧妻的打击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使他被迫制作一些模仿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迫于生计,米勒甚至不得不画些庸俗低级的裸体画。然而有时几幅画却还换不来一只小孩的鞋子。
(8)他声嘶力竭的挣扎喊叫:艺术!真能把人皮都剥掉。
(9)米勒画完了《晚钟》,好长时间后才找到一位买主,仅仅换回了他的颜料钱。后来这幅画辗转于多位收藏家手中,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斯克里坦以12000法郎买回收藏,直到1889年在家中举行那次著名的拍卖。
(10)拍卖场内外挤满了翘首以待画落谁家的人,比肩接踵,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法国美术协会主席安托奈尔?布鲁斯托决心要为米勒的祖国——法国挣回颜面,他和美国华盛顿美术馆及其他收藏家一起参与竞争,拍卖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愈演愈烈。当达到451000法郎时,美国富豪退出了竞拍。然而,未等布鲁斯托松口气,两个美国人坐特快列车从阿佛尔赶到巴黎,“接力”竞拍,气氛达到白热化阶段。在法国人民喊着“法国万岁”的呼声下,双方死咬着价位拼命角逐,最后布鲁斯托以55万法郎的巨额款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1)而此时,那些曾经不识珍宝的法国人,无限的崇敬起当时不值一文的米勒,把他看作“法国的骄傲”,并为《晚钟》流出激动的泪水。
(12)然而,那个放牧童贞的米勒呢?他曾两次企图自杀。46岁创作的《死神与樵夫》悲惨落选沙龙展,没有给他带来成名的希望曙光;50岁创作的《拿铁楸的农民》招来评论家嘲骂一片。
(13)曹雪芹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米勒和他都美的如同一个被背弃的世界,只能在各自的作品中找一个太虚幻境以度红楼残梦。把他们早已洞悉世事的眼睛、那痛苦而又欢欣的灵魂,藏在艺术作品中,颠沛流离。
(14)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注: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晚钟》是其代表作品。
12.请谈谈第(1)(2)段对《晚钟》画面内容的描述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的很瘦很长。”这句话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11)(12)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3)段,米勒对亲友说“你听到钟声了吧”,文末作者对米勒说“你听到钟声了吗”,请分别写出你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除了米勒高超的绘画技能外,还有什么原因使《晚钟》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请你根据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①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②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③,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注】①郭解,西汉人,以“任侠”闻名,常藏匿亡命,喜于救人之危。武帝时,被族诛。②伻:使,使者。这里是派人。③乞头:开赌场的人向赢钱的赌徒抽钱。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好交游,适他出 适:恰好
B.暇幸见顾 幸:幸亏
C.数年无耗 耗:消息
D.妻漫劝诣丁 诣:造访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慕郭解之为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家贫无以饲畜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何遂索偿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为制冠服,表里温暖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B.居之温室,设筵相款
C.见其衣敝踵决
D.杨义之,而内顾增忧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丘的杨家虽然家境贫寒,对逃亡中的丁前溪却能尽其所能地去招待,甚至扯下屋顶的草来喂丁的牲口,还分文不取。
B.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杨妻的形象,表现了她乐善好施的美德。
C.丁前溪受人滴水之恩以涌泉回报,不但对恩人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还主动、及时地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令杨十分感动。
D.异史氏认为,贫穷却很好客,一般人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了,而杨妻却是个例外。              (http://www.51985211.com)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题(6分)
有美堂暴雨 苏轼(宋)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22.这首诗是苏轼诗作中的写景名篇,前人评价甚高,以为“壮哉!”“大手,如此才力,何必唐诗?” 那么,苏轼是如何用他的“大手”去表现骤雨之“壮”?请自选两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4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23.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明月不谙离恨苦,____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3)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乌衣巷》)
四、作文(60分)
26.请以“冷和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B(A摇曳yè;C受益匪浅fěi ;D聒噪guō)
2. A(B项:平心而论;C项:铁杆;D项:摧城拔寨)
3.D(“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做小事不必用大的力量。A“回忆”不合语体色彩,用“回顾”较妥。B“公正”不如“公平”贴切。C“无事生非”是指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纠纷。)
4.C(A项“提起诉讼”与“沟通协商” 语序不当,先“沟通协商”,后“提起诉讼”。 B项句式杂糅,要么用“成绩靠的是……”,要么“成绩是全体同学……取得的”;D项“生活用品”不能与“床上用品”“厨房用品”并列。)
5.②③①⑤④
6.例句不当的一项是:B。(改写后正确的例句只要用不同类东西作比喻,说出“差”“难以卒读”的特点就可以,比如“烂苹果”“味同嚼蜡”。指出哪项2分,另写一句恰当,2分)
7.示例:张老师批改作业特别认真,对其中错误明察秋毫,我们对此十分敬佩。(内容上写出三个要点——改作业认真、对错误明察秋毫、我们敬佩,所写句子没有语病或不妥处,在35字以内,得满分。内容要点1分,表达有语病或有不当一处扣1分,每超出1字扣1分,扣完为止。)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8.D(A“情”还包括“美感”; B“常常”不对,原文是“总是”; C“技术层面”是读懂诗歌的基础。)
9.A(原文“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暗含有过这样情形的人才能对这句诗特别有感触,而不是“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
10.B(偷换概念,强加因果)
11.作者的人生体悟已经上升到能读懂它的程度(1分);作者当时的处境和这首诗所描绘的情境相似,引起了作者的共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12.引出下文。画面本身很美,寄寓着米勒的灵魂,为后面终于成为一幅被世人所认可的杰作埋下了伏笔(作了铺垫)。(答出作用1分,具体阐述2分)
13.伤感,或悲伤,或痛惜。从“夕阳”、“很瘦的身影”两个富于悲剧内蕴的 意象里感受的,同时“落魄”也点出了情感的基调。(写出“情感”1分,写出“夕阳”“身影”“落魄”中的一处并能稍作正确阐发的,2分;情感理解有误,不得分)
14.运用了对比手法。这使《钟声》崇高的艺术成就和米勒的痛苦人生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的同情和崇敬,也讽刺了人们的无知和偏颇。(答出手法1分,写出作用3分)
15.前一句表现了米勒对自己画作的满意,他认为自己已“画”出的“钟声”,画出了情景的神韵,注入了米勒全部的思想情感。后一句是对米勒灵魂的告慰:“我们”已听到了“钟声”,已理解了你画作的伟大价值;你听到了人世的“理解”的声音了吗?(答出一点得2分)
16.①从作品的主题来讲:《晚钟》表现了劳动、信仰等高尚主题,呈现了人类生活中的爱、纯洁等美好情感,能给人精神带来积极正面的艺术影响,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往往体现着人类生活中的真善美。②从艺术家力量、理想、精神等方面来讲:《晚钟》成分体现了艺术家化痛苦不幸为美丽幸福的力量,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美的不断探索,正是艺术家深刻的洞察能力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给了作品永恒的生命。③《晚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过去的时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瞬间,具有历史文献般的价值,好的作品总是能穿越时空,历久弥珍。(能抓住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17.B(幸:希望)
18.D(D项都为“替”。A项分别为助词“的”和“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分别为介词“用来”和连词“来”;C分别为“怎么”和“什么”。)
19.C(A项为名词作状语;B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意动用法。)
20.D(D项中“更别说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了”错。原文“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意思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多能做到”。)
21.(1)不久就出来了,仍然把钱还给客人,说:“女主人说:我们不是以此为业来谋取钱财度日的。”(“俄”“反”“业”各2分)
(2)接受过人家的恩惠而不报答,难道是人吗?但不忘报答一顿饭的恩惠,丁前溪应该是有这种品质的人吧。(句式“岂……哉?”“其”各1分,整体理解1分。)
【参考译文】
丁前溪,诸城县人,家里钱粮丰足,好做侠义的事,羡慕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访察他,他逃走了。老到安丘县,遇雨,进入旅店躲避。雨到中午仍不停止。有个年轻人到来,提供食宿充足很是盛情。后来天晚,丁前溪就在这家住下来,年轻人用草料喂牲口,供给食用周到。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主人杨姓,我是他的内侄。主人好交朋友,恰好到别处去,家里只有主妇在。贫穷不能使供客的物资丰厚,希望原谅。”问起主人以何为业,原来家里没有资产,只有每天设赌局,来谋得一升半斗。第二天,雨仍然不停,而年轻人供给并不懈怠。到了晚上,铡草。草捆是湿的,和以前的差别极大。丁前溪感到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你,家里贫穷没有喂牲口的东西,那只是女主人刚从屋上撤下来的茅草。”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认为他们想得到些报偿。天亮了,丁前溪把钱付给年轻人,年轻人不接受;坚决付给他,年轻人(才)拿进屋去。不久就出来了,仍然把钱还给客人,说:“女主人说:我们不是以此为业来谋取钱财度日的。主人在外面,曾经几天不带一个钱;客人到我家,怎么就索取报偿呢?”丁前溪叹息称赞着离去。嘱咐说:“我是诸城县的丁某,主人回来,应该告诉他:有空时希望他能来看我。”
好几年没有通消息。有一年遇上大饥荒,杨某生活很困难,无法生活下去。杨妻随便劝杨某去见丁前溪,杨某听了她的话。来到诸城县,给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完全记不得了,经过述说他才想起来。趿拉着鞋跑出来,拱手行礼把客人让进门,看见客人衣服破烂鞋露脚跟,让他待在温暖的屋子里,设宴款待他,对他尊崇礼遇不同寻常。第二天,为杨某缝制衣帽,穿上后里外温暖。杨某认为丁前溪很讲情谊,但想起家里境况就增添许多忧愁,心胸狭窄不能没有一点儿埋怨。住了几天,主人丝毫不提馈赠送别的事。杨某心中焦急,对丁前溪说:“不敢隐瞒:我来的时候,家里的米不足一升。今日受到真诚相待,当然快乐;但不知妻子怎样了!”丁前溪说:“这个你就不必烦恼忧虑,我已经替你料理好了。望你宽心稍事停留,(我)将要资助你些路费。”就派人奔走招集赌徒,使杨某坐等抽头儿,过了一夜得百两银子,丁前溪才送他回家。回到家看见妻子衣服鞋子鲜亮整洁,有小丫头伺候着。惊讶地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杨妻说:“从你离开之后,第二天就有车夫送来布匹粮食,把屋子都堆满了,说是姓丁的客人赠给的。又赠婢女一人,听我使唤。”杨某感动得难以自持。从此过上了小康生活,不屑于操旧业了。
异史氏说:“贫穷而好客,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多能做到;最奇异的,惟独杨某之妻。接受过人家的恩惠而不报答,难道是人吗?但不忘报答一顿饭的恩惠,丁前溪应该是有这种品质的人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题(6分)
22.(每联3分,写法1分,具体分析2分)
首联:这两句写雷从地起,乌云遮天,雷云交作。造语新奇,旨在渲染气氛,为下文写暴雨蓄势,有“笔至而气已吞”之妙。
颔联:这两句写暴雨来临时的景象:风吹海立,飞雨过江。用语奇妙,夸张而不失其真。“黑”写足了暴风雨来临时天昏地暗的现象;“立”字,极言风势之猛,活现了海浪汹涌之貌。后句写暴雨过江而至,一“飞”字,使急雨之态跃然纸上。
颈联: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写暴雨,取喻新奇贴切,分别诉诸人们的视觉与听觉形象。前句写江水高涨突出江岸,仿佛是酒溢出了杯面;后句写暴雨声就像千跟鼓槌急敲着羯鼓。用这两个比喻写雨势、雨量、雨声,使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尾联:化用典故与传说,从眼前的雨景想象开去。说雨犹如天帝要唤醒酩酊大醉的李白赋诗而洒的清水,又似倾倒了海中的鲛人之室,使玉石泻了出来。这就写出了雨点的晶莹透亮,也隐指天降暴雨之目的是要包括诗人在内的观雨者创作出诗词佳作来。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4分)
23.答案要点: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安贫乐道”和“好学”各1分)
24.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1分)。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2)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3)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作文(60分)
26.【审题分析】
这是一篇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时应弄清两者的关系,不可偏向一方,不提另一方。单从自然现象看,有人喜欢夏天的酷热,大热天可以游泳,可以吃冰镇食物,可以到室外消夏等等;有人喜欢冬天的冰冷,大冷天可以赏雪花、看冰雕,可以围绕火炉取暖,可以泡温泉等等。南极由“冷”变“热”引起的环保忧思录。这里“冷与热”既可以看成对立关系,也可以看成“对立统一关系”。
从社会现象看,将“冷与热”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从人际关系看:老师对学生的热心帮助融化了学生冰冷的心(对立统一关系)
父母对子女外表的“冷”,内心的“热” (对立统一关系)
对待上司的“热情”,对待朋友的“冷漠”( 是非取舍关系)
从人生态度看: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相容并存关系),所以我们应学会该热情时就要温暖如春,该冷静时就要心静如水。
待人待事不能时冷时热,应有一颗平稳的心;学习过程中切忌时冷时热,应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从文化现象看:红极一时的“快餐文化”,如“超女”、“娱乐明星”、“选秀节目”,拥有众多偶像,热度过时如石沉大海而默默无闻;“传统经典文化”如名著、实力派歌手等尽管冷清,却有恒久的魅力。所以在追“星”热炒时,我们应冷静思考。有的专业,时下是热门,过段时间又会变为冷门,选择时要慎重对待。
从国际关系看:国际关系冷热无常,说明我们应该加强综合国力,使自己在国际政治中心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自然有冷与热的变化,人类社会更有冷与热的变化。“冷与热”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其关系又错综复杂,认真审视,“冷与热”无处不在。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