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67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最新试题 > 正文内容

语文高考复习专题:四川省南充高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练语文试卷

作者:  时间: 2017-10-18

命题、审题:叶茂 廖传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腈纶  粳米  菁华  泾渭分明  数茎华发
B.跂望  契合  修葺  迄今为止  锲而不舍
C.拎包  窗棂  聆听  高屋建瓴  棱角分明
D.囹圄  佝偻  揶揄  向隅而泣  生杀予夺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徏  修葺  脍灸人口  风卷残云
B.寒暄  沦陷  铤而走险  插科打诨
C.整饬  犒赏  计日成功  肆无忌惮
D.赝品  挑衅  捉襟见肘  枉废心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准确的一句是( )
A.今年二月,上海一名高中学生到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一名保安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B.这一次,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最重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人反倒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何老师今年四十多岁挂零,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也决定趁年轻再多带几届高中毕业生。
B.武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于2月底正式打响,城管部门积极响应,提出了“拆除违法建设,构筑和谐家园”的口号。
C.最后一位火炬手抵达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塔克希姆广场,并点燃圣火盆,这标志着伊斯坦布尔的火炬传递圆满结束。
D.这名贪污受贿的局长经常在公开场合大谈廉政建设,努力塑造自己廉洁奉公,真是欲盖弥彰。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1]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2],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3]卧游五岳,孙兴公[4]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释】 [1]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2]垂纶:垂钓。 [3]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 [4]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 第:但是
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急迫
C.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比较
D.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逮:比得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能强,因致礼焉 因之以饥谨
B.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句读之不知               (http://www.51985211.com)
C.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 皆以美于徐公
D.较诸二子,不多乎哉?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趁这次乘船送公文北上的机会到严子陵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
B.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C.刚看到奇特秀丽、环境幽美的钓台,作者就想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直到晚上停船靠岸,用酒慰劳完船夫后,作者才得以登上钓台。
D.钓台指的就是七里滩边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相传是严子陵钓鱼的地方。东西各一,山岩高傲,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5分)
11.把下面两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



(2) 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2)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
(岳飞《满江红》)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4—17题。(20分)
恪守心灵的绿色
杨永平
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的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的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患病者。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全都仿佛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大家都在扮演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乞丐。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的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
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 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被那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恰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
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
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 望,长出甜蜜。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
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心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14.分别概括出“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七段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请阐释它的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六段说:“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请结合这句话及全文内容,解释标题“恪守心灵的绿色”的深刻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以“恪守心灵的绿色”为题,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条表述。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及运用(15分)
18.某文物网站需介绍“透雕龙凤纹重环珮”,请你从下面材料中筛选出六项相关信息,为其整理出意思完整、连贯的文字。(只写序号)(5分)
①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三大玉作中心之一
②1983年广州市象岗山出土,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③这件玉珮雕镂精细,构图完美和谐,主次分明,是汉玉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④在设计上玉珮分为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条游龙,外圈透雕一只凤鸟,站在龙爪之上
⑤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有200多件(套),这是中国汉玉的一次空前的发现
⑥它似缀于丝制上用以覆面,但具体用途有待我们进一步了解查证
⑦它的器形图案现在被选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
⑧凤冠和尾羽上下延伸成卷云纹,把外围空间填满,以回眸伫立,与龙对视
⑨早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国的玉器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⑩它是一件装饰玉,放于墓主右眼位置,青白玉雕成透雕龙凤纹重环玉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依照例句的提示,请分别给下面三个成语写出意思相对一致的俗语。(5分)
例句: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1)以卵击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异思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若云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五个短语概括川剧的特点。(5分)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在各大剧种里独树一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川剧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种,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等技艺冠绝天下,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含着不尽的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天,一位记者在登山的时候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她正背着一个小男孩在朝山上走去。小姑娘的脸上满是汗,衣裳湿透了。
记者问:你背的是谁呀?
小女孩说:我的弟弟。
记者又问:你弟弟有三十多斤吧?你能背上去吗?
小女孩说;当然能!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弟弟呀!
上述材料会引起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自定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南充高中2009级周练(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全解详析」A读音均读jīng; B 锲qiè,其余均读qì;
C 分别读līn ling líng líng léng;D分别读yǔ gōu yǔ yú yǔ
2.A.灸改炙C.成改程D.废改费
3.D(A“扣人心弦”指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激动;B要表达的意思是不重要,而“举重若轻”是用来比喻做繁难的事情不费力;C“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
4.C(A重复,改为“四十多岁”或“四十岁挂零”;B搭配不当,“建设”应改为“建筑”;D成分残缺,缺“塑造了”的宾语“的形象”。)
5.答案D.不仅特指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还包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6.答案B.“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7.答案A.B国学与内涵上与现代学科体系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内涵上更丰富和广博。C项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国学转型发展而来。D既要分析、开放、前瞻,还要对国学心存敬意。
8.答案B.“迫”为接近靠近之意
9.答案D. A项:于是,接连;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用,认为;D项:之于
10.答案C.后半句错,作者始终没登上钓台。
11.①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有在哪里游览呢?”(“或”1分,“游于何有”1分,大意3分)
②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意”1分,“固”1分,大意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是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 ”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有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