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82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最新试题 > 正文内容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作者:  时间: 2017-10-18

高三语文试卷 09.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便条/大腹便便 应届/应有尽有 行伍/行将就木
B.弄堂/弄巧成拙 暴跌/一暴十寒 弹弓/弹冠相庆
C.犒劳/槁木死灰 跂望/无济无事 帷幔/惟妙惟肖
D.炽热/独树一帜 溪流/独辟蹊径 谒见/响遏云霄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B.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C.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抑郁症状,17%的人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以四年级为最集中。
D.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3下列文字是一段广播稿,有三处需改动,请写出它们的序号。(3分)
自从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我市各界对赈灾①非常关心,积极开展援助②活动,累计捐款已逾百万之巨③。我校原已捐款10万元,今天又捐款(包括捐赠衣物、物品折款)④8万元。这些已通过相关部门转送⑤灾区。
序号:
4.08年10月26日,全国中小学生冬季长跑开跑了。今年是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第二年。相对第一年活动,今年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年还对中小学生每次的长跑距离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①请根据上述材料,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确立主题(10字以内); ②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撰写一句口号(20字以内);③人们认为该长跑活动由学校组织实施较好。请为此写出两点理由。(6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成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②。人得之,争藏弆③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④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
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⑤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节选自《八大山人传》)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翛(xiāo)然无画家町畦:自由自在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③弆(jǔ):收藏。④嬲(niǎo):纠缠。⑤跋:通“茇” ,蜡烛根。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良:确实
B.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 期:约定
C.烛见跋不倦 见:同“现”,露出
D.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隐约:表明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八大山人内心愤激郁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
②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③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④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
⑤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⑥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八大山人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
B.山八擅长书法,既能师承古人,又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喜画水墨芭蕉等,自由创作而不受规矩约束。
C.作者感叹人们对山人外表癲狂的“知”,对山人杰出艺术成就及经历家国破败的内心隐痛和不媚世俗傲骨的“无知”。
D.八大山人玩世不恭之态的背后是心中情感愤激郁结,无法自我排遣,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无可奈何。
8.把文言文阅读材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3分)
⑵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3分)

⑶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揉搓。
⑴ 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作具体分析。(3分)

⑵ 句富含深意,结合社会背景及作者身世背景谈谈你对末句的理解。(3分)

⑶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你认为“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⑵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李商隐《锦瑟》)
⑶ 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⑸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话语的姿态
徐坤
① 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由于家境穷困,不得已,他辍学了,天天到坡上去放羊。乡人邻里常能看到,一个黑黑瘦瘦、大眼睛、光脚板的蓬头少年,腋下夹着一本书,手里挥动着牧羊鞭,率领一群翻毛羊出没在山冈和河边草地上。人来搭讪,他只用他那一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抬眼一瞟,算是打了招呼,过了礼节,而那
阴郁的眼神背后及那紧抿的嘴角下边,隐藏的分明是深深的倔强、不甘,不屑于与之为伍,一心要挣脱命运摆布的无限奋勇和焦灼。
②接着他开始用嘴说话,绷紧的厚唇如遭挤撬的蚌壳一样艰难地张开了。他投的一篇小稿被乡广播站播发,命运从此出现转机。他被录用为乡播音员,国情民意大事小事都从他乡音浓重的厚唇里吐露出来。他的双唇开阖翕动得勤奋,很快乐,很艰辛,嘴角常常挂满小泡,唇上的死皮也一层层脱落,但那眼神却逐渐清澈而幸福,完全被茁茁向上的欢欣布满了。
③然后他开始用形体说话。被调到县文化馆的他,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喉舌部位,户口编制及其身份等等都变得正规了。这时他说话的部位是脊柱,并且是颈椎以下腰椎以上的那一段短暂的部位。这一部分的整体经常是弯曲着的,并且还要时时高低起伏唯唯诺诺地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口和眼等诸器官这时都已暂时闭塞,从不直言直视地参与肢体动作。他的睫毛永远低垂,嘴角永远上翘且缄默而含笑。而大脑,这时却架在颈椎上面急遽地内部动作着,一刻也未停止过审视、揣度和暗算。
④再后来,当上了县领导的贴身秘书以后,他的话语才能就达到了峰巅。这时他浑身各器官开始一同动作共同加入话语的姿态里来,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待人接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腿到身到,真是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难事能在他的话下。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故意做出来的面相。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真正到家。
⑤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用肚子说话了。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整个身体的重心这时集体后移隐藏开去,只剩两手交叠着,习惯性抚在肚皮上方,有时是左手压着右手,有时又是右手压着左手,胖胖嘟嘟,长出满手酒窝。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现在则变得酒汪汪的,夹一些红丝在里面,神情之中有一些心满志得俯视众生的漠然。看不大清楚他的嘴,只有一些朦胧含混的单词语意从皮带勒紧的肚脐眼中嗡嗡地传了出来:啊,啊,好,好……从前那只无比玲珑伶俐的大脑,此刻也似乎躲在漠然的眼神后面休眠。
⑥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
(选自《名作欣赏》2006年第5期)

11.在文中,作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人物不同的话语姿态,其实每种姿态就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请分析每一种“话语姿态”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5分)
用眼睛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嘴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颈椎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浑身的器官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肚子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以“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开篇,第五段又描写了“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漠然的眼神”,作者多次写眼睛有何用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四小节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有何特色?请作简要赏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有人说结尾这句话画蛇添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文化可以打造吗?
冯骥才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1000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美国人阳刚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巴黎和维也纳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苗族女子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
出来的吗?谁打造的?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
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因为,人们已经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在各地大打旅游牌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使自己的文化更响亮、抢眼、冒尖、夺人?一句话,看来就得靠“打造”了。
很清楚了,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当今有句话不是说是更明白吗——要把某某文化打造成一种品牌。品牌是商业称谓。文化是没有品牌的。中国文化史从来没有把鲁迅或齐白石当做过“品牌”。鲁迅和齐白石也不是打造出来的。当下的打造文化者也并不想再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想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所以伴随着这种商业化的“文化打造”,总是要大办一场大哄大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这种打造和真正的文化建设完全是两码事。
进而说,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凡是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与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地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这也是各个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的真正原故;与此同时,便是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由于老街拆光了而拿来充当古董的仿古“明清街”。街两边的房子像穿上款式一样的戏装那样呆头呆脑地龙套似的站着——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这里边有文化吗?真实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打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伪文化?非文化?谁来鉴别和认定?反正前来“一日游”的游客们只要看出点新鲜再吃点特色小吃就行,没人认真。也许那些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洋人们会举着大拇指连声称好,凑巧被在场的记者拍张照片登在转天报纸的头版上,再写上一句“图片说明”:
东方文化醉倒西方客
打造文化,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
(选自《文汇报》2006年11月1日)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是可以打造出来的。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人为的。
B.文化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努力打造地方文化。
C.所谓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将文化走向市场,而文化的商业化必然带来文化的浅薄化。
D.各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使得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
16.文中列举了打造文化的哪些粗鄙做法?请作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什么说打造文化是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两兄弟
林语堂
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是他不是。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送兄长至颍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颍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颍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节选自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15.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B.文章采用“点一面”相映的手法,既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在具体的事件中再现了人物形象。
C.作者认为苏东坡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历史的背景下客观写出了苏东坡形象的丰富性。
D.苏东坡之所以“生如飞蓬”,主要缘于他“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的性格。            (http://www.51985211.com)
16.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中“闲不住”的特性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宋人张先《千秋岁》词有“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之句,以蛛网来比喻情感的曲折缠绵。是的,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最细腻、最难言说的就是人的内心。而我们又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千世界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面对心灵与心灵之间、感情和理智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诸多问题。
请以“心有千千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语文2月考附加题试卷 09.2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6分)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 善 我 不 能 自 禁 唯 当 祝 鬼 神 自 誓 断 之 耳 便 可 具 酒 肉 妇 曰 敬 闻 命 供 酒 肉 于 神 前 请 伶 祝 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
20.填写出下面一段话中空缺处的人名。(2分)
魏正始年间,______、______、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21.《世说新语》这段文字所反映出刘伶的性格特点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金陵十二钗正册》题诗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所暗示的既是妙玉的外表与内心的矛盾,又是她最后的悲惨结局。
B.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欢。诸如身
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青梅煮酒论英雄和刮骨疗伤等。
C.1929年广东海丰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在牺牲前写下了《绝命书》一诗,诗曰:“急
雨渡江东,狂风入大海。生死总为君,可怜君不解。”这恰可成为鲁迅小说《药》中“夏瑜”形象的注解。
D.《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被自己的亲弟弟克劳狄斯害死的实情:当他按老习惯午后在花园睡觉时,克劳狄斯用水银灌进了他的耳朵和眼睛里。而克劳狄斯却对哈姆雷特谎称他的父王是被一条蛇咬死的。
E.《老人与海》 中桑提亚哥的遭遇是人类社会现实的写照,社会暴力强大凶残,人
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桑提亚哥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不向注定的命运屈服。通过这个形象,作者歌颂了人类勇敢和坚毅,对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昂的赞歌。
23.简答题(10分)
(1)巴金的《家》中,当三弟觉慧怒斥大哥无能的时候,瑞珏挺身而出说:“他不是这样的”。请说说你对瑞珏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郭沫若的《炉中煤》这首诗中,“炉中煤”的喻意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理学相合。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长。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材料2、3选自人民网)
(1)生态文明具有哪些特点?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什么?(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biàn/pián,yīng,háng/xíng;B.1òng/nòng,bào/pù,dàn/tán;
C.kào/gǎo,qì/jì,wéi;D.chì/zhì,xī,yè/è)
2.D(A、三重否定使表意错误,应删去最后一个“不”;B、“质量”和“发展”搭配不当;C、“抑郁症状”与“焦虑症状”前缺少动词“出现”。)
3. 序号:①③④。(①易混同于“震灾”,避免广播时同音,用“灾区”为宜③书面语,应口语化 ④广播稿不用括号,括号内容广播时易误解)
4.主题: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只要体现体育与祖国的关系即可,2分)
口号:开展阳光体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分,扣题,注意有文采)
赞成理由:①长跑活动不受条件限制,简便易行,各校都可开展且操场可利用;
②长跑活动可与学校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等结合起来,从而不增加学生负担。(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赞成理由”共2分)
5.D.隐约:潜藏。
6.A(③表现他与普通百姓的淳朴的关系以及他率性而为的性格;④表现他对贵族统治者的鄙视;⑥是八大山人遇到知己时的一反常态,流露出他内心的喜悦。)
7.C.人们对山人杰出艺术成就是“知”的。
8.⑴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开袖子旋转舞动着(或译为“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穿”1分,“决”1分,“拂袖”1分)。
⑵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数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却得不到。(“或”1分,“馈遗”1分,“易”1分)
⑶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肤浅了呀!可悲啊!(“目”1分,“知”1分,“哀”1分,倒装句式1分)
9.⑴上片先写往昔赏梅时的快乐、闲适,接着写以后赏梅时的忧伤;下片写如今背井离乡,年老身衰时赏梅的凄凉孤独、辛酸哀愁。
⑵末句含蓄地表达出在时代动荡、国破家亡的时候,再也无法找回往昔的快乐,也再难看到国势颓败有改变的那一天。
⑶“晚风”意象具有凄冷之感,表达词人的痛苦与哀愁;“晚风”还具有侵损的特征,在特定时代背景中具有巧妙的象征韵味。
10.⑴君子生非异也
⑵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⑶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⑷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⑸必先利其器

[参考译文]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诸生”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不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曾经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心中空虚恍惚不得意,于是就发作疯病,忽而大笑,忽而整日痛哭。一天晚上,撕裂了自己的僧服,焚毁它,跑回了会城(南昌)。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常常戴着旧布帽,披着破长袍,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没有人认得出他。他的侄子认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很长时间,病才确实好了。
山人擅长书法,行楷学习大令、鲁公(王献之、颜真卿),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也喜欢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野鸭),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也不很爱惜(自己的作品)。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山人也不拒绝。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因此,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竟然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那儿买到。
一天,忽然在他的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
我客居南昌,一向仰慕八大山人,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刮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不一会儿,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我又惊又喜,急忙叫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相视大笑。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我认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却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原因。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无可奈何,于是忽狂忽哑,潜藏玩世之态,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

11.用眼睛说话:突出了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无限的奋勇和焦灼。
用嘴说话:突出了一个茁茁向上的青年艰苦快乐的奋斗。
用颈椎说话:突出了一个初入官场者的小心谨慎与唯唯诺诺。
用浑身的器官说话:突出了一个深入官场者的圆滑世故与真真假假。
用肚子说话:突出了一个官场得意者心满意足与漠然麻木。(每点1分)
12.①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的变化;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多次描绘“眼睛”“眼神”,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③完成了对人物由“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无限的奋勇和焦灼”到“一个官场得意者心满意足与漠然麻木”的完整塑造。(每点2分)
13.句式整齐(对偶、反复)巧用成语,把人物的圆滑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每点3分)
14.这个结尾并非多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使得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使文章主题得到拓展,使文章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辛辣,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每点2分)
甲、15.C (3分)
16.①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
②对原有文化胡乱再造。
③假造景点,重建“古迹”。(每点2分)
17.①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是无法打造的。
②打造文化的手法是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对原有文化胡乱再造,假造景点,重建“古迹”,都是对文化的破坏。(每点3分)
乙、15.A(开头一节没有涉及苏东坡的性格)(3分)
16.⑴外貌、性格、文学才华。
⑵东坡像威廉,子由像亨利。
⑶相对而言,东坡没能把他的全部才气倾注到文学创作上,而更多地关注时事;子由虽然才华不敌东坡,但是他专注于一类文章而成大家。(每点2分)
17.⑴子由沉稳实际,恬淡沉静,才华不及东坡;东坡开朗天真,直言无隐,才华出众。(4分)
⑵作者高度肯定了苏东坡“闲不住”的性格,认为那是一种至大至刚之气。(2分)

高三语文2月份考试附加题参考答案 09、2
19.甚 善/我 不 能 自 禁/唯 当 祝 鬼 神 自 誓 断 之 耳/ 便 可 具 酒 肉/妇 曰/敬 闻 命/供 酒 肉 于 神 前/请 伶 祝 示。(6分。错断、该断不断都扣1分,扣完为止。)
20.嵇康、阮籍(各1分,错字即不得分。)
21.嗜酒如命(1分)、聪明狡黠(1分)
22.B、D(B项中,“青梅煮酒论英雄”不是关羽事迹;D项中,毒死国王的是毒草汁。答对一题得2分,两题得5分)
23.(1)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1分)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2分)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觉新既要承担源于长房长孙的所谓“责任”,又尽可能地帮助两个弟弟。(1分)所以,理解他的人知他是顾全大局,顶天立地的男儿,绝不是无能无用之辈。(1分)
(每点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2)诗人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2分)“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1分)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1分)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1分)
24. 生态文明的特点:全面性、和谐性、循环性、持续性、平等性。
(答对1点得1分) 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之一是生态伦理思想。(2分)
25.A、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
B、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C、改变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D、建立生态消费方式,走可持续消费之路。
E、积极建立生态伦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F、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每点2分,答对4点得8分)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