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年限: 3-6年(标准4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部门、中科院研究机构及天文台、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空间科学与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为适应空间科学与应用迅速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的、综合性专业,按宽口径模式设置相应课程,着重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和科研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将在课堂教学及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电路及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光学、微波、自动控制等。深入掌握空间科学领域的天文学与天体力学、空间环境专业方向及空间应用领域的空间遥感、卫星及天文导航等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动态,获得该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分析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3.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物理光学、微波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电检测技术、光学图像处理、光学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普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间环境导论等。
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类别: 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