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没考就有提高机会
年年总有那么些考生在喊,要是现在就考了多好啊。果真好吗?不是,这其实是不自信不自量不自知的表现。我觉得,只要高考没考就有机会,越是头脑清醒、拼搏精神强的考生越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某种意义上讲,越临近高考越是考量考生的意志品质,不是吗?
二、合理安排更要严格落实
30天说短真的很短,一眨眼可能就没了,可以算能用来学习的时间至少有360个小时啊!这里的关键还是安排,科学的安排;落实,真正的落实。试想,一轮二轮复习的知识、典型题目与解法、知识之间的联系、题目之间的异同等等有很大的遗忘吧?怎么办?注意安排再回顾呗。可见,此时的安排与落实就是在抢分!
三、冲刺训练更要收口整理
备考到了这个时候,一般的学校都会安排进行高强度的冲刺训练,也就是常说的高考仿真模拟。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高保真模拟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万不可被这些冲刺训练冲昏了头脑。这里,最大的诀窍在于根据高考考点和高考题型进行收口整理。
所谓收口,就是以考点为圆心,以相关知识和相似题型为半径进行扫描,看自己这一块的知识、能力、方法、规范是不是已经到位了,还有哪些漏洞,经过这样的收口和整理,就能逐题逐点过关。全部过关不就意味着高考过关吗?据我观察和分析,这是很多高材生成功的秘诀。
四、短线突击也要长线保温
这么多年来,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总有老师特别是理科的老师跟学生反复强调,数学、理综和文综好突击,要求学生多花时间在这些学科上抢分。这种看法对不对呢?应该说有他的道理。但有点我不能不说:一者,高考总分750分是不分学科的,一分就是一分,只要能拿就要不惜代价;二者,原本很差的学科此事要谨慎投入,从最基础的抓起,想想搞了几年都没搞起来,就这30天能突飞猛进吗?三者,短线学科要突击,可长线学科必须注意保温,否则,到手的鸭子会飞走没商量。
一句话,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抢分就怎么去做,切切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五、常学常新才会感觉进步
其实,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我就觉得,考生如果到这时候能有这种感觉,那是一种境界,不是吗?首先,他知道去学,可见其心态稳定;其次,他知道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可见其学习习惯好;再次,他在求新,可见其学习有目的,可见其始终有追求;如此等等。这样的学生,已经不仅仅是在备考,他简直就是在做学问,当然他也在不知不觉中将分数抢到了手。
哲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说,尽管高考日益临近,我们考生就是要有这种境界。诚能如此,不仅文化备考更到位,心理备考也会上台阶,何乐不为呢?
六、胸有成竹才能心理镇定
我曾跟学生讲,如果拿姚明和别人比身高,姚明会紧张吗?别笑,是不会!为何?姚明实力太过强大。奥秘也正在于此。如果我们文化的、身体的备考都实现了自己的既定目标,我们还紧张吗?当然也不会,此乃“有实力自有定力”是也!
也许有同学会说,如果大家都胸有成竹,那不都考一本甚至北大清华啊?话肯定不能这么说,谁都知道,不同的学生其基础本就不同,又怎么能用一根尺子来量呢?所谓的胸有成竹应该是建立在自己既定备考目标基础之上的。心理镇定了,能做的题不至于“慌”掉了,该看清的题目要求不至于“吓”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