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56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理工专业 > 正文内容

2025年高考招生录取观察:工科在智能时代的热门与冷门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5-09-20

近年来,我国高校工科专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方面,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工科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许多传统工科专业却面临被撤销或停招的命运。

这场变革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教育布局,更关系到无数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作为考生和家长,如何在这场分化中找到最适合的方向?

本文依据2024年和2025年985高校在浙江省普通类平行志愿招生录取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

分化现象:热门与冷门的巨大鸿沟

2024和2025年高考录取情况清晰显示了工科专业内部分化的加剧。最热门的三大专业是电气工程、计算机和电子信息,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不断拔高。自动化、航空航天类、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类、能源与动力类、人工智能等专业,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相比往年都有明显提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筑学土木工程成为全国学生抛弃的工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采矿工程环境工程海洋科学等专业,正在拉低高校的分数线。

一方面,不同高校间的分化严重,如下表:

另一方面,同一高校内部分化显著,如浙江大学

2

时代背景:产业变革驱动教育转型

这场专业分化背后,是深刻产业变革的驱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指出,我国高校超过80%的学科专业是前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存在需求失配、内涵老化、名称陈旧、能力不适等问题。

特别是传统工科教育理念过于强调专业化,在人才培养中容易造成知识面窄、人文底蕴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人才需求。工程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自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调整浪潮。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前优化调整20%的专业,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据统计,自《改革方案》发布以来,两年间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撤销专业2534个。其中,工学专业调整力度最大,新增专业1395个,撤销专业达823个。

3

核心变化:专业调整不是终点

这场工科专业调整变革的核心是从传统的、细分的专业设置,向更注重跨学科融合、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转型。具体有五大变化:

1.专业形态:从“单一专业”到“工科试验班”和“交叉项目”

这是最显著的变化。985高校的绝大多数工科专业都以“工科试验班”的形式招生,后面用括号注明具体方向或特色班。

招生专业名称高度整合,内部包含多个细分专业方向。学生入学后接受通识教育,再根据兴趣和成绩分流。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工程人才,避免学生过早进入过窄的专业领域。

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信息)”、东南大学的“工科试验班(智慧能源与电气工程)”等。

2.内容升级: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和“AI赋能”

985高校的所有传统工科都在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人工智能+”成为工科改革的标配。

目的是对接国家新工科建设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培养能胜任未来智能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高端人才。

浙江大学机器人工程(荣誉项目班),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AI启明实验班),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科试验班(AI院士特色班),东南大学未来机器人(未来技术班)等。

3.培养模式:从“普通班”到“精英化”和“项目制”

顶尖985高校将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各种以名人命名、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的“精英班”和“试验班”。采用“一生一导师”、项目制学习(PBL)、本博贯通等培养模式,集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目的是突破常规培养体系,打造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未来工程领军者。

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图灵班),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CM班),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钱学森班)、能源与动力工程(钱学森班),东南大学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等。

4.学科交叉:从“界限分明”到“深度融合”

工科不再局限于自身领域,而是与理科、医学,甚至文科进行深度交叉,诞生全新的专业方向。出现了大量跨学院、跨学科的合作项目。其目的是解决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例如智能医疗设备、海洋无人系统、金融科技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工科与医学交叉的工科试验班(医工交叉试验班),多校开设的传统工科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生物医学工程类,南京大学开设的工科与金融学交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金融实验班)等。

5.聚焦前沿:从“广泛覆盖”到“精准布局国家战略领域”

985高校的工科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布局低空经济、集成电路、智慧海洋、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新增专业和招生计划明显向这些领域倾斜。有利于集中力量培养国家最急需的战略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等对接低空经济战略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多校为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开设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浙江大学基于经略海洋战略而开设的工科试验班(海洋,含智慧海洋卓越班),多校基于国家安全战略开设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等。

2024和2025年浙江985高校的工科招生情况清晰地表明:

四大特征

1.“智能”是灵魂:不具备智能化、数字化内涵的传统工科专业正在被边缘化或改造升级。

2.“交叉”是路径:单纯的编程或机械设计已不够用,未来的工程师需要具备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精英化”是模式: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工科生的时代正在过去,个性化、精英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顶尖大学的核心任务。

4.“国家战略”是导向:专业布局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选择专业就是选择未来的行业赛道。

面对985高校工科专业的这些变化和发展,如果正在考虑选择相关专业,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五大建议

1.兴趣是首要驱动力: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学习才会更有动力和持久性。

2.关注“交叉”背景:优先选择那些具有跨学科色彩,特别是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结合的专业,未来的创新点多源于此。

3.考察学校实力与特色:同样的专业名称,不同学校的师资、课程设置、校企合作资源可能差异很大。关注学校在该领域的历史积淀、科研实力以及行业联系。例如,同样是“低空技术与工程”,北航可能侧重航空宇航,而华南理工可能结合智慧交通

4.理性看待“热”与“冷”:

新兴专业(如低空经济、智能分子工程):虽然前景广阔,但课程体系可能仍在摸索中,师资和设备也需要时间完善。要考察学校的具体支撑条件,而不仅仅是专业名称;

传统专业(如机械、电气、化工):一些基础的传统工科如果能在培养方案中注入智能化、信息化等新元素(如华南理工的工科试验班模式),其扎实的基础功底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不要一概否定。

5.留意培养模式:关注学校是否提供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双学位/辅修机会以及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的机会,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