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90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高考心理 > 正文内容

高考即将来临,孩子“考试焦虑”怎么办?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1-05-12

你害怕考试么?
很多考生一到考试前,就心跳加快,浑身发热。


高考临近,如果学生出现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恶心、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症状,家长和考生就需要特别注意啦,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典型症状。

理学研究发现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下面一起从心理学的视角,看看我们的考试焦虑情绪到底从哪里“来访”的?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焦虑情绪产生的本质。
A(activating event)——诱发性事件
B(belief)——个体对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和解释
C(consequence)——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情绪ABC理论认为A只是引发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B。

我们可以用一幅简单的图来解释下情绪ABC理论的作用机制。可以看到如果学生面对考试能够树立积极的信念和适度的期待,就可以产生积极情绪,有效降低考试焦虑。
微信图片_20210512084546.png
那么,有了焦虑、紧张情绪一定是坏事吗?我们来看一看心理学界“赫赫有名”的倒U型曲线怎么说。

焦虑水平和表现水平的倒U型曲线揭示了:如果人完全缺乏紧张,就会导致没有学习动力,不利于学习;而过度的焦虑紧张又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对考试而言,带着适度的紧张情绪应考,会激发人身体的应激水平,激起人的挑战精神,有助于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512084549.jpg

以上,我们知道了焦虑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焦虑水平对考试表现的影响。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考试焦虑现象,您可以做些什么呢?“李老师三步法”教您帮助孩子有效调节考试焦虑,积极迎接高考。

第一步:问一问焦虑的原因

家长和孩子一起分析焦虑的原因,正确排除主客观因素对孩子焦虑水平的影响,帮助孩子营造恰当的情绪唤醒水平。
(1)主观因素:自我期望过高?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自信心不足?身体状况不好?
(2)客观因素:父母压力?老师压力?同学竞争?遗传特质?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积极应对焦虑

(1)改变考试焦虑是坏事的认知误区
(2)正确评估当前焦虑的实际情况,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3)学会学习
(4)学会运用心理调节战胜考试焦虑

简单介绍两个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1)呼吸放松法
采用鼻子呼吸,腹部吸气。双肩自然下垂,慢慢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自己要配合呼吸的节奏给予一些暗示和指导语:“吸……呼……吸……呼……”,呼气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注意感觉自己的呼气、吸气,体会“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的感觉。重复做这样的呼吸20遍,每天两次。

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却常常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您的孩子常常出现了考试焦虑,不妨做一做深呼吸放松(临考前也适用哦)。

2)垂直下降技术
帮助孩子深层分析自己的潜在信念,寻找内心焦虑的根源。
如果是(……)真的,那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真的发生了,又意味着什么呢?
最糟糕的情况会是什么呢?
假如真的这样了,又会怎么样呢?

第三步:家长扮演好三种角色
为了孩子在最后的71天里可以安心备战,您一定扮演好三种角色:
1)后勤总管
高三百天冲刺阶段,学习强度大、节奏变化快,对孩子的身体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睡眠,保障孩子的身体能够跟得上学习紧迫程度的变化。

2)情报采集员
高三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多花费在知识巩固上,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家长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分数水平,每天及时关注高校招生政策,比如本省市招生规定、高校历年录取情况、专业往年招生计划和录取情况等。提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才能在填报志愿时做到游刃有余。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每天需要接触大量且碎片化的信息。提醒大家一定要从权威渠道获取以上信息,比如各省考试院、阳光高考网等平台。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