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北理工首发简章,随即西交大、武汉大学、大连理工、重庆大学、兰州大学等相继出了简章,其中确认环节、专业限报等新政策引不满。
之前出现的简章引得无数家长议论纷纷,小编整理了一下,主要是这样三个方面让大家十分不能接受。
01
限报1所,却增加确认环节
今年已出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依然限报1所,但是增设了考前确认环节。而且确认环节还在高考出分前,惹得家长十分不满。
以北理工为例,首先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所谓的“确认”环节,是什么流程。
如招生简章所言,6月12日至6月20日,所有报名考生需进入系统完成考生确认环节,并签订承诺书。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北理工强基计划考核资格,由此带来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目前为止我们并不知道承诺书的具体内容,尽管武大简章中明确,如果学生入围并确认参加但最终选择弃考,武大将选择通报生源所在招生考试机构。但在简章中也并未提及任何实质性的惩罚措施。但是“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引起众多家长的不满。
家长十分担心考生在签订确认后未去校测会不会影响孩子后续的录取。
出分前确认又让人对这一项选择十分犹豫。
其实增加确认环节是为了减少名额浪费,目的是给真正想报考强基的考生机会,但是在出分前确认一是需要孩子的估分能力十分精确,二是即使孩子正确估分,为了保稳,大多依然选择“确认”,真实分数出来后又觉得后悔,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不好说,这一项选择也让分数不明确的孩子左右为难。
02
破格标准执意不降
今年已出院校的破格录取标准依然是银牌及以上,小编推测其他院校也是如此,有资格“破格录取”的考生,在清北与其他院校破格条件都是银牌的情况下,真的会放弃这两座“山头”就其他吗?
而有很多真正热爱基础学科但又未能拿到“破墙”资格的考生便只能望洋兴叹。
家长也怨声载道,“一群高校以为自己是清北呢,只要是强基就敢开口要银牌,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小编查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北理工强基计划开设专业竟然一个也没有上榜(不是针对北理,它综合实力还是很好的,只是就强基专业),但是强基计划将36所院校破格标准统一后,确实是给了非清北院校极大的压力的,尤其是在学校和专业优势都不够明显的情况下。怨不得家长对此极为不满。
03
入围倍数增加,但非清北院校疑似缩招
今年西交大、武大都由去年4倍入围增加到5倍,重庆大学4倍增为6倍,兰州大学3倍增为6倍入围,全部扩大入围倍数。
入围倍数扩大,可能是因为强基政策依旧有限报一所的要求,再加上新增的确认环节,这一环节也许会成为强基的又一大“痛处”,已遭到了不少吐槽,上调倍数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可能会因此而适当下降。
但参考往年情况,各高校总招生计划并不多,分到各省只会更少。即便按照今年的扩大倍数入围,入围分数线可能会降低,但是也不会比高考裸分分数线低太多。
大家都知道,去年强基招生许多大学未招满,出现补录。而且今年简章里连招生计划都没敢外放,强基计划录取标准与去年要求一致,所以今年很有可能缩小招生人数,但是为了在简章上好看点,便指定在系统查看招生计划。
至于清北两个特例,清华去年强基计划招满,北大有小缺口,但是毕竟“售后保障”硕博连读可以吸引研究派学子,如果今年不拔高录取标准,不大可能缩招。
去年强基遇冷便让人反思高校改革中出现的各大问题,今年增设“确认”环节,缩小招生省份范围也是高校尽力给出的解决方式,但是在出分前“确认”,学生真的敢从心选择的有多少?标准线不压,那些热爱基础学科却无法以自身实力进入专业的学生又有多少?这依然会成为强基实施中的问题,我们始终相信,强基计划不是跳板,强基拒绝功利。但是在苛责学生只将强基作为名校保底板之前,是否可以让政策更加利于有志于此者一些?当然,简章还未出完,我们都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