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这些专业会越来越火!
“新工科”是国家为了满足“一带一路”、“中国智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推进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
2018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其中,“新工科”专业改革类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类、云计算类、大数据类、智能制造类、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电子信息、仪器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类、核技术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类等。
1、大数据类
大数据是众多学科与统计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知识。
2、人工智能类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一门新技术科学,BAT等早已布局人工智能。另外,语音识别、NLP、机器学习、图像算法、推荐算法、深度学习等都属于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岗位。
3、云计算类
云计算,是指“超级计算集群”通过网络输送各种计算机服务及数据。云计算的专业基础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机械自动化等学科相关。
4、智能科学与技术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覆盖面很广。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毕业后可以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
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
该专业主要学习光学、机械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以在科研院所、企业从事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工作的光电子和光信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6、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类
这个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掌握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并对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有一定认识。
7、核技术类
核技术通常包括核能技术、核动力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技术、核燃料技术、核辐射防护技术等领域。我国核工业已经从适度发展迈向积极发展,并力争到2020年将核电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5%。核技术专业人才未来的就业形势看好。
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类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带来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深刻变革
★人工智能类/大数据/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
基本上这4大类专业中,某一块比较突出的,其他几块的综合实力也相对比较强。
王牌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计算机、电子通信与工程等实力强的985理工类高校。
★机械类/自动化类
王牌院校:
以“机械五虎”和“机械四小龙”为代表的相关院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燕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
★航空航天类
王牌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交通运输类
王牌院校: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
★土木、建筑类
王牌院校:以建筑老八校为代表的高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能源、电气类
能源类王牌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
电气类王牌院校:以“二龙四虎”为代表的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还有,原电力部直属的6所院校:东北电力大学、三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广西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