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74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文史专业 > 正文内容

学文科的没出息?大学文科衰弱或成全球趋势

作者:  时间: 2019-01-20

2017年6月12日,《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最新的五大红牌专业(最容易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为以下几种: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

文科占了半壁江山。更不用说如果扩大红牌专业的名额,一定会出现的汉语言文学哲学社会学……文科生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似乎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但是,你知道在80年代的大学,文科有多火吗?

大学文科辉煌的历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句老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文科生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那个时候,读大学几乎就等于读中文,因为在那个全民诗歌的年代,无论理工科、文科,甚至是医学专业的大学生,都将读诗写诗作为生活的日常,整所大学就是一个大中文

(图为1985年的夏雨诗社部分成员合影)

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一群来自不同专业但都热爱诗歌的年轻人集结起来,创立了夏雨诗社。短短十年间,诗社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例如宋琳、徐芳、张小波、旺秀才丹等,在80年代诗社形成以宋琳为首的城市诗派,影响深远。如今文坛上被尊称为大师的作家,也多在那个年代毕业于中文系,刘震云、曹文轩、陈建功为北大中文系毕业,贾平凹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苏童则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文系,梁晓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这些名震四方的文坛巨匠,都是文科生。

(图为上海市作家协会)

当时的中文系不仅培养作家,企业家、商人、媒体人、公职人员等各个行业的优秀人员都有中文人的身影。大学文科衰弱或成全球趋势到了现在,中文系成了就业率最差的专业之一,相当多的中文系学生,还是被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天津大学中文系的李想(化名)告诉校园司令:“我就是被调剂过来的,本来报的不是中文系,我觉得中文系的问题在于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赚不了很多钱。”

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大学的文科都在衰弱。过去十几年来,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欧美国家裁撤公立大学人文学科、减少人文学科科研经费的报道,欧盟的博洛尼亚高改革计划更是整体上将就业和应用作为高等教育的导向,放弃了洪堡所推崇的以自由研究为追求的欧洲大学理念。1970年,美国报刊《新共和》上的一篇文章说道:英语文学专业正在走向衰落。”同样的话依然适用于今天,2014年,《新共和》上还在刊登文科衰落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称,在数十年内,当代文学专业将大面积灭绝,就和今天的古典系一样,只有那些非常富有的学院才能开得起文学专业。

(图为哈佛大学图书馆)

文科专业存在的意义?在今天这个网络发达、文学书籍随处可以买到、文化活动丰富的社会,不禁有人问,今天,文科专业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往大了讲,首先是文化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必定由这个国家的文学专业传承下去,非文学专业的人可以写诗,可以写小说,可以写评论,但系统的文学脉络还需正统的文科学生继承。对于个人而言,文科专业大概会培养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的气质。当被问起学中文系有什么用时,很多中文系的学生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却有一种底蕴在这四年中慢慢扎根于心,这就是文科专业的魅力所在吧。

当然,即便衰弱,但文科专业的存在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这个社会不仅需要“有用的知识”,也需要“无用的知识”。所以别看不起文科生,文科生,也可以很有出息。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