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5年高考256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写作指导 > 正文内容

高考作文已经进入“思考力”时代!别死记硬背了

作者:  时间: 2017-08-03

什么是“思考力”?

高考作文命题的秘密有哪些?

2018年高考作文的走向是什么?

一起来看看姜恒权老师写的这篇文章吧~~~

作者:姜恒权,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沙坪坝区中学语文教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8年高考作文是什么走向,取决于2017年作文命题的变化趋势。趋势是近期结果逻辑推演的必然,因此,识别2017年的命题意图就事关重大。

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的“普遍规律”究竟是什么?不同专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读,但都可能偏于一隅,只有站在时代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才有可能窥破高考作文命题的秘密。

 思考力——2017高考作文题的“最大公约数”

站在考试学的角度看,能力命意早已取得了共识,也就是说目前的语文考试题已经弱化知识的考查而强化能力的考查。传统的智力类型划分为五种: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考力。筛查2017年高考作文题可知,9套作文考题命意的“最大公约数”是“思考力”。也就是说,诸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能力都退到了后台自动运行,思考力得到了有力的凸现。请看这9套作文题指向“思考力”的提示。

【全国卷I】请从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全国卷II】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全国卷III】“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北京卷】二选一。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天津卷】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上海卷】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作文:“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山东卷】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套作文题,都可以用议论文对付,因为都聚焦了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即使是北京卷“畅想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 这样的作文题,也不能只靠想象力完成任务,虽然看似要求写记叙文,但标题是确定了的:“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标题采用呼告的修辞手法,要求考生与共和国亲切对话,要求考生把选择这些“照片”的理由说明白和说充分,暗藏的思考力要求其实十分强烈。9套题,就有4套作文题直接以“思考”的字样显示在命题材料上,其余的5 套均冠以与“思考”近义的词语,对“思考力”的考查已经全面占领高考作文领地。

二、“思考力”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思考力”,学术界聚讼纷纭,教育学意义上的“思考力”,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说得简洁明白:思考力的强弱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为衡量的核心标准。

具体到语文学科上,作文考试所要求的“思考力”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

定义能力

会“模式识别”并下定义,从言语能力上看就是能造新词,能构建一个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一个新概念被预设出来以后,还能加以运算推演。

2

结构能力

会透视某种结构。中国人习惯整体地感知事物,打包处置思考的对象,而结构能力却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像戴着X 光透视镜那样,看清事物内部的结构,厘清经纬,将事情作为一个可以分割的系统和一个交错搭配的结构来看待。

3

溯源能力

能发现论证中隐含的前提条件,找出一个结论的前提性假设、默认值和持论人所认定的公理,上溯到观点的源头来看观点的前世今生。心理学上叫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

4

还原能力

文本解读上的还原能力是指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内容还原成生活本真的状态,从而透析二者之间的矛盾(与不合理),从而悟得行文的艺术技巧和魅力原因。在作文的时候,就是考生必备透视虚实、唯心唯物交融的思维。你得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也要写得出“她就这样默默地等待,把自己等成了一座石雕”这样的虚实拈连的句子。

5

逻辑能力

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三大形式逻辑层级的能力,能避免一般化的逻辑错误,具体讲,运用概念(词语)不要违反同一律;进行判断(语句)不要在范围、程度、时态等方面犯错误;推理时能避免张冠李戴、因果失配、样本片面等错误。

6

预案能力

能考虑到不同的可能性,能条分缕析事物的各个元素并将排列组合进行完备,避免选择性盲视,躲避人所共有的认知盲区。

7

判断能力

能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能研判材料的正误。今天对待互联网的信息,以及一些尚未解密的历史事件,我们要能研判其真伪,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我们也得有基本的知人论世的能力。换到作文上讲,我们可以对命题人所给出的材料进行甄别,因为命题人给出的材料都是经过了高度的选择的,其选择性盲视会误导考生,让一般的考生偏听偏信。因此,对准命题人所给材料的信息误差开火,也可以写出石破天惊的好作文,但这对信息能力要求是极大的。

8

说服能力

能用严谨的论证说服他人,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地展开推演的,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多多训练逐层深入的论证方式,在记叙性写作时,可以训练如何编织出人意料的情节。考场作文太多将观点与材料生拉硬扯在一起,说服力强的文章少之又少,思考力普遍贫弱。文脉绵密思考力强大的考场作文更是凤毛麟角,像古代《六国论》和《过秦论》那样的文章鲜有闻!即便是强词说理自圆其说,能像李密的《陈情表》那样把假的说得像真的,也几乎不可遇见。说服力是思考能力强大与否的体现,是急需我们平时加以训练的。

三、为什么要考“思考力”

我们都是通过思考而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由“思”的活动而知道了“在”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使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高考作文考试,就是让每一个考生确定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自己成为自己。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走到今天,“人”的现代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人的观念若不能现代化,我们也只有拿着现代化工具开历史的倒车。公民的观念、依法治国的观念,都急需“人”的觉醒。国家治理现代化,没有大量能够理性思考的国民不行。若知识在以几何级的速度爆炸的同时国民思考总量却在逐年下滑,就将产生可怕的悖论。人们都在忙于用知识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忘记了停下脚步想一想自己为何出发,丢失了自己发呆和迟疑的机会。思考力要求高的作文题目,在倒逼考生放慢脚步,思考诸多人生与命运的要义。

作文题目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也是与国际形势接轨的。欧美国家尤其是法国的高考作文题早已在思考力方面要求甚高,这些国家都把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作为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基本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成为诸多教育发达国家的高考内容之一。我国高考作文在这方面才开始破冰,近几年的趋势也将沿袭这样的轨迹。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